■吴梦梦 文/摄 近几日, 柳市镇长岐社区岐头二村的水产养殖专业户郑友谊的手机时常响起,都是一些同行打来向他订购文蛤的培育苗种,可都被他婉言拒绝了。“手上这批文蛤是通过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培育而成,目前长势良好,如果养到12月份左右再出售到市场上,那时的利润可是现在的100倍。”郑友谊说。 笔者从乐清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了解到,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是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经多年试验,总结出的一套使用平面流水水槽进行滩涂类苗种集约化培育的技术,郑友谊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乐清市滩涂贝类苗种高效率养殖的第一个培育试点。 15万元成本已省下 近日,笔者来到郑友谊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远地望去,大小一致的水槽整齐地排成一列,走近一看,水槽里面空空如也。郑友谊解释,最近的一批文蛤幼苗前几日都已投放到水塘,现在就等下半年的大丰收。他算了一笔账,暂且不管年底利润如何,今年光是采用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这项技术就已为他省下15万元的成本费用。 而如今这大好光景,两年前郑友谊可是做梦都没想到。乐清当地不出产文蛤,以前文蛤的幼苗要跑到山东、江苏去购买,这一来一回,不但投入的成本大,而且风险系数高。“2015年,岐头二村的许多养殖户从山东进购了一批文蛤幼苗,可投入养殖时由于不适应本地水土,这一批幼苗几乎‘全军覆没’,这么多养殖户加起来亏损了约有600万元,而我也亏了一大半。”郑友谊说,比其他养殖户幸运的事,那次除了去山东购买文蛤幼苗的同时,他也投了一部分钱从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采购一批文蛤幼苗,尝试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而尝到甜头后也让他更加笃定了自己的选择。 8㎡可产50公斤贝类 “原来滩涂养殖一亩地产出有200到250公斤的贝类,现在只要8平方米就能产出50多公斤的贝类,这项培育技术,不但占地面积小,而且培育效率高,品种不受限制,文蛤、泥蛤、蛏子等都可以养殖。通过提取养殖池塘塘水,进行24小时流水中间培育,不用药,无污染,苗种成活率高,培育周期短,一般只需要2个月。而且培育装置整年都可以运行,效率极高,运行成本又低。”郑友谊说,滩涂类苗种集约化培育的技术,彻底解决了他的养殖基地滩涂贝类苗种培育和供应的问题。 “我们的贝类水产品品质好、肉质鲜美,深受各地经销商的青睐。”郑友谊介绍,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慕名上门求购,产品对内主要销往温州、江苏等地,对外出口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地。郑友谊对滩涂贝类育种产业发展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基地将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贝苗生产体系,引进新苗种培育,抢占市场制高点。 1㎡最高可补助350元 据悉,为大力推广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今年5月份,市海洋与渔业局推出优惠补助政策,按培育系统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浇筑水槽的平面流水水槽面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补助,若采用玻璃钢水槽培育,每平方米补助350元;若采用水泥浇筑水槽培育,每平方米补助160元。 “优惠政策的推出,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促进贝类养殖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乐清的海区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平稳。”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牟哲松说,“养成后的贝类以各种产品形式直接进入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是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这项技术既有利于促进贝类苗种产业的稳定发展,又可为产品的食物安全提供基本保证。 ” “养到12月,利润可达一百倍” 郑友谊滩涂贝类苗种集约化中间培育结硕果 养殖户郑友谊下水塘查看文蛤生长情况。 一排用来培育文蛤苗种的水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