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奔涌向大洋
(上接第一版)
2002年12月2日,习近平在省经贸委调研时明确指出:
——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到外省去,首先我们不能人为地限制他,而且他到外边去也未必是坏事,企业做大做强后都有个扩张的需求,无可厚非;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化的,不是说不让人家出去,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出去,我们在国际上还要“走出去”,外省当然可以去,何况还有帮扶西部地区的政治任务。
同月,他在赴台州调研时就企业外迁再次指出:
——要高度重视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利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跨区域流动,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无可厚非。但我们应着重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进自身工作方面查找原因,勿使出现因我投资环境不佳和工作没有做好而出现的企业外迁和资金外流。
此后,习近平又在多个场合指出:
——民营企业要扩张、要“走出去”,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拦是拦不住的。对此,一方面要乐观其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改善我们自身的环境,做到环境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留不住也要设法提高“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的关联度;
——短期看,企业走出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外流,长远看,企业走出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腾笼”才能“换鸟”,壮大可以反哺,这更有利于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本土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
正是基于“只有‘跳出去’,才能天高地阔,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只有‘走出去’,才能任尔翱翔,激发更为持续的发展动力”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提出了“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著名论断,统一了全省开放发展新思想。
“2004年5月13日至23日,习书记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赴四川、重庆、湖北学习考察,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间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想。”刘亭回忆。
在结束考察几个月后,2004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全省对口支援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随后,在11月3日举行的省委十一届七次扩大会议上,习近平系统阐述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思想。
由此,“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成为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发展的中心思想,在向东接轨上海、借“海”出海的同时,向西参与中西部开发,向北参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批浙商北上西进,“大鹏一日同风起”,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浙江开放发展呈现“东西双向开放”的崭新格局。
周谷平,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时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对习近平鼓励浙大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印象深刻。
2006年10月29日,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成立,习近平亲自前往揭牌、奠基,他在致辞中指出:“共建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促进东西部合作的重大举措”,勉励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要为西部发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做贡献,努力建设成为浙江与西部合作的强大助推器、孵化器”。
在这一理念的感召带动下,西研院牵头整合浙大资源实施了多个东西合作项目,在2007年便开设西部MPA班,至今已培养700多人,2008年以来,陆续将稻田养鱼技术引入贵州、东桑西移至广西地区,更为浙大研发的先进技术带到西部牵线搭桥。
2004年5月16日,让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永生难忘。正率浙江省代表团在中西部考察的习近平,来到娃哈哈四川广元分公司。习近平当场肯定“娃哈哈在帮扶中走出了一条企业运作、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路子”。宗庆后说,娃哈哈的企业实践完全证明了习书记“参与中西部开发,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为浙江经济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新空间,实现了浙江与中西部地区的双赢”的论断。从2002年开始,娃哈哈“西进北上”、靠近消费市场就地设厂的战略步伐越迈越大。娃哈哈在西部地区的年销售额从不到7亿元迅速上升到如今的逾百亿元,西部分公司达到21家。
接轨上海 借“海”出海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合的发展趋势和我省实际,我们要着眼于“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习近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习近平首次调研嘉兴、杭州、湖州4个多月后,经过充分调研谋划,习近平“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战略谋划付诸行动。这是习近平着眼全国开放大局,深化浙江开放理念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2003年3月21日,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一行60余人驶向上海,开启了对上海、江苏的学习考察之旅,从此拉开两省一市“峰会”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合作骤然升温。2003年因此被经济学界公认为“长三角元年”。
“在习书记到浙江之前,两省一市也有会晤机制,即2001年共同建立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但仅由常务副省(市)长参加。习书记来浙江以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才正式设立,自2005年延续至今,每年由各省市‘一把手’出席。”正如刘亭回忆,正是习近平提议,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长三角一体化由此提速。
嘉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之地,是习近平眼中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时任嘉善县县长何炳荣印象深刻。2004年2月,习近平首次调研嘉善,主题就是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习书记首次来嘉善就面向全省的接轨上海工作提出了‘五个抓’,即抓统筹规划、平台建设、项目合作、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何炳荣记得,尽管那次调研离省委作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重大决策仅一年,但那时全省接轨上海已全面开花。交通上,两省一市联合出台“11条连接长三角各大板块的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旅游上,联合发表《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工商管理方面,两省一市在投资准入、市场规范、信用信息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人才方面,联合发表《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
“习书记离开浙江后,依然很关心接轨上海的问题。”2008年,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把嘉善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当年10月,已是嘉善县委书记的何炳荣曾赴北京中南海向习近平汇报联系点情况。“原本汇报只安排了半小时,最终习书记却和我们交流了两个多小时。”何炳荣记得,在讨论联系点开展活动的主题时,习近平指出嘉善应重视城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问题,尤其是如何接轨上海。“一个小县要和大上海对接,最重要也最有难度的就是规划设计问题,在随后的交通规划中,习书记更给予嘉善批示指导,为我们接轨上海指明了方向。”
敏锐的浙商观海听涛、迅速响应,引进上海项目,赶赴上海投资,一时风起。自2003年到2006年底,浙江在沪投资的全资或控股、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3.5万家,注册资金达1000亿元;仅杭州市便从上海引进项目1042个,协议总金额325亿元。
当年“千军万马抢滩上海”的情景,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至今历历在目。“我记得省里接轨上海的号召提出来后,我马上组织董事会专题研究,很快就去上海、嘉兴等地寻求‘接轨’的机会。”南存辉回忆,“当时正泰在上海松江投资兴建输配电产业园,同时想在嘉兴一带搞个项目,作为对接大上海的‘桥头堡’,但一时解决不了用地问题。有一次,我当面向习书记提了出来。没过多久,工业用地的事情落实了。”这让他激动不已。
正是习近平的亲切关怀,正泰集团踏上接轨上海的第一块跳板,从此借“海”出海,逐渐成长为国际市场的弄潮儿。
南存辉清晰记得,2007年8月23日,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不久后,专门考察了正泰电气松江工业园。“当时我汇报说,几年前,省委和您提出让我们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那时我们还很难理解您的战略意图,哪有省委书记叫企业到外地去发展的。现在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上海的、全国的、全球的优势资源整合进来,把浙江发展得更好。”
被习近平称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浙商,向来有直取制高点的雄心。上海的制高点就是人才和科技,捷足者“早有蜻蜓立上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德清的华莹电子便辗转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攀高亲”,双方达成筹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合作意向,依托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成功试制出合格的晶体材料,可谓“接轨上海”的先锋。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正是习近平在浙江所大力倡导的。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调研。“就在习书记到访企业前两年,我们完成了与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合作,将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为我所用,补上了地方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和科研成果短板,延续了‘产学研’结合的‘德清模式’。当时我也就此向习书记作了汇报,他对此很肯定。”时任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怀烈告诉记者。
借助上海、北京、南京等发展前沿地区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华莹电子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企业年销售额和利润不断攀升。去年,企业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利润则翻番。iPhone、华为、中兴等大牌手机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六英寸声表面波级黑化铌酸锂单晶片,华莹电子排在供应商前列。
隔着浅浅的杭州湾,东方明珠上海与东海明珠宁波遥遥相望,上海港与宁波港宛如长江经济带的一双“龙眼”。两座文化同根、人缘相亲的江南都会,两个处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T字型交汇口关键节点的大港,望穿秋水,天各一方。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曾经震惊世界的当年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不啻浙江海洋经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2003年至2008年间,习书记曾六次视察大桥工程,包括他到上海和中央工作后。可以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习书记充满了感情。”时任大桥建设总指挥、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勇动情地如数家珍:
2003年5月27日,习近平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指出“我们即将迎来大桥经济、大桥时代,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同年6月8日,他亲自出席了大桥工程奠基仪式;2006年7月12日和9月13日,他又两次视察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2007年7月22日和2008年10月30日,先后已在上海和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又一再视察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和通车情况。
尤其让王勇难以忘怀的是,2005年,工程遇到了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习近平不仅亲自过问,协调部门解决问题,还在同年4月的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上,专门就此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表态,‘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中之重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是有战略眼光的项目,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希望民营企业各个股东积极配合支持大桥投资建设’。”
在习近平身体力行、持续关心下,2008年5月1日,总投资134.54亿元、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将上海、宁波两城的陆上距离拉近了100余公里,形成了“2小时交通圈”。短短几年间,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精彩蝶变,在一片滩涂上崛起了拥有大众、吉利、方太等领军企业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承接着沪浙两地科技、人才资源的开放融合效应。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一个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个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大港,一桥飞架,直取对岸。各自依托港阔水深的黄金岸线、开放前沿的金融高地,优势互补,共同注资成立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联手担负起国家战略使命,携手掘金国际航运市场。与此同时,沪甬合作迅猛提速,“上海·宁波周”连续举办,签约大单迭创新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下,一条意义非凡的黄金铁道——沪甬跨海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上马。习近平10余年前明见万里的“大桥时代”开放发展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千帆竞发 “一带一路”
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千方百计”。一是千方百计“引进来”。二是千方百计“走出去”。三是千方百计创环境。
——习近平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巨大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习近平冷静观察、洞幽烛微,谋定而后动,率领浙江人民千方百计“引进来”,千方百计“走出去”,千方百计创环境,推动浙江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如何准确判断、辩证分析入世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004年是浙江开放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年。” 省商务厅副厅长、时任省外经贸厅综合处处长张钱江回忆说,“同年先是召开了近年来唯一一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会后一个月随即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开放大省’的跨越。这样的力度可谓空前绝后。”在这次会议上,“扩大利用外资”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早在2002年底,习近平首次在温州调研时就指出:温州乃至整个浙江在吸引外资上是条“短腿”,利用民资和利用外资“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要好,利用外资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背后是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广阔的国际市场。
“那时候习书记很重视利用外资工作,特别是大项目引进,我曾多次在他接待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驻华使节和外商时在旁陪同。”在时任省外经贸厅分管外资工作的副厅长傅杜尔看来,“习书记向外方介绍浙江投资环境不按固定‘套路’。不同的对象他都会像唠家常一样谈笑风生,让对方如沐春风,而对于来访者任何一个话题,他都能自然得体地接上,体现了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功底。”
坐言起行。2005年1月16日至22日,习近平率领由600多人组成的浙江代表团参加2005“港澳·浙江周”。“‘港澳·浙江周’可以说是浙江主动走出去,宣传浙江、扩大影响、促进合作,提升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次重大活动。”傅杜尔仍记得,开幕式当晚,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台上精彩的绍剧《真假悟空》引来阵阵掌声,台下是浓浓的浙江乡音,忆桑梓、道乡愁、谈合作。
“在澳门,习书记的日程很紧,除了参加开幕式等主场活动外,还特别安排了葡语国家驻澳机构首席代表座谈会、有关商会协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他在百忙中还不忘交代,对送来花篮的机构和个人要及时送去我们的感谢信,感谢他们对浙江的关注和支持。”
最终,那一次“港澳·浙江周”共签订投资项目153个,总投资额62.58亿美元,包括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萧山国际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的合资项目。
自那以后,美国“浙江周”、法国“浙江周”……一发而不可收。
另一种不拘形式、因需而设的大规模“走出去”也开了我省开放发展之先河。2005年7月16日至22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率代表团赴韩国访问,并出席“2005浙江(韩国)投资说明会”。“投资说明会当天,习书记作主旨演讲,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挤满了人。”当时身在现场的傅杜尔回忆,当天韩国各大商会协会、企业界500多人参加了投资说明会,现场浙韩企业签订了40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1.68亿美元,LG、SK等一批世界500强巨头与浙江企业签约。 (下转第三版)
2006年5月9日,习近平出席“美国·中国浙江周”活动时在肯恩大学访问。 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