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篇归零再出发 再创发展新辉煌
党代会报告摘登
2016年预计实现GDP增长8.6%以上,有望实现“四连增”;财政总收入127.8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15亿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9.3%和11.6%。
到2021年,生产总值突破1250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8%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18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8%和7%以上。
到2016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290元和2700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8.9%和9.8%。
到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75000元和4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5%和9%以上。
一、回顾五年成绩,我们信心满怀,更需一往无前再出发
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温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把握新常态,发挥优势、补好短板,有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注重应对困难挑战,呈现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预计实现GDP增长8.6%以上,有望实现“四连增”;财政总收入127.8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15亿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9.3%和11.6%,是温台地区首个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元县(市、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7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5.8%;五年完成限上投资2443亿元,是前五年的3.93倍,年均增长19.3%;五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4亿元,是前五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290元和2700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8.9%和9.8%。
五年来,我们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了特色高效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3.2:57.7:39.1调整为2016年三季度2.8:46.8:50.4。深化省级工业强市建设,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居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第5,连续四年获省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先进单位,其中结构调整指标居全省第1;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企业15家,总量均居温州市第1。加快15个重点小微园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成南虹广场、金茂广场等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温州市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个;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135.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缩减至13个月;服务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8.3%;铁皮石斛产业成为温台地区首个产值超18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集群。
五年来,我们注重培育发展新动力,激活了助推发展的新引擎。规划建设6个特色小镇,雁荡山月光小镇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建成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国家、省级科创平台,温州“千人计划”乐清产业园正式开园,引进22名“国千”“省千”人才。农房抵押贷款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农房抵押贷款余额居全国第1;柳市镇列入国家首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确立了14镇3乡8街道的行政区划格局。雁楠公路乐清段、疏港公路、大门大桥二期等工程实现贯通,甬台温高速复线、港区铁路支线等工程加快建设,奥特莱斯商业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五年完成浙(乐)商回归到位资金309.55亿元,年均增长21.3%。
五年来,我们注重规划建设管理,实现了城市品位的明显提升。在全省率先启动并获批市域总规修编,重点规划建设了13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百万的“一心两翼”现代化中心城市。城市中心区总投资315亿元的新体育中心、新文化中心、清和公园等十大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或加快建设,“八纵十横”城市道路网初步形成,文化商业精品休闲区和宜居宜业滨水休闲区两大时尚慢生活区基本形成。南翼柳白新城框架不断拉开,中国电工电器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北翼港口新城完成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启动建设,乐清湾港区水陆域开放获批,一期南区开港运营。统筹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综合治理组合拳。
五年来,我们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普惠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成果。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推动创业就业富民,荣获省首批创业型城市,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面消除家庭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五险”参保人数49.22万人,住房公积金建制人数8.48万人。新建校舍面积50.3万㎡,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能力不断提升,创成省级卫生强县(市)。
五年来,我们注重全面从严治党,提升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公”经费五年年均降幅达18%;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934件,大要案70件,党政纪处分1830人,移送司法机关84人。
二、开启新的征程,我们重任在肩,更需一马当先强攻坚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和温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投资、创新二轮驱动,推进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名市、港口大市、现代都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确保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力争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排头兵。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到2021年,生产总值突破1250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8%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18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8%和7%以上;限上投资五年累计4400亿元,年均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48亿元,年均增长10.3%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75000元和4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以上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乐清发展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二轮驱动”,以有效供给增强发展新动能
“二轮驱动”既扩大增量,又提升存量,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也是推动乐清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路径。必须坚持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并举,统筹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加快发展动力接续转换,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和后劲。
1.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
2.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促进转型升级。
(二)推进“三大转型”,以互促共进构筑发展新格局
“三大转型”能够有效改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是乐清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全方位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使乐清经济充满动力、城市充满魅力、社会充满活力。
1.深入推进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有质量、有效率、可持续。积极搭建转型平台。加快省级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两个分区建设,其中,翁新分区2017年要建成省级高新产业园区,2020年前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乐清湾港区要加快建设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抓好6个特色小镇建设,确保雁荡山月光小镇、智能电气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创富港湾小镇、铁皮石斛养生小镇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加快小微园建设,确保五年建成10个,总面积1500亩。开工建设乐成、翁垟2万亩围垦工程,做好港区拓展区2.5万亩围海涂项目等前期工作;五年新增垦造耕地5000亩以上、旱改水3000亩,形成新空间、新平台。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百亿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蝴蝶广场等新兴时尚商圈,形成种类齐全的新型商贸业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到2021年建成电子商务园区8个、重点平台20个,网络经济零售额突破280亿元。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到2021年力争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省20强。切实强化转型支撑。深入实施乐商回归创业工程,确保五年完成浙(乐)商回归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市外房地产项目到位资金350亿元以上。加大创新力度,到2021年建成“众创空间”面积7万㎡以上,实现省级“千人计划”乐清产业园挂牌运行。
2.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实现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突出发展融合化。加快建设“一心两翼”中心城市,推动城市沿瓯江和乐清湾向东向南发展,促进乐清与温州城区融合发展,对接辐射台州周边地区。大力发展“楼宇+特色街区”“楼宇+产业园区”“楼宇+特色小镇”的楼宇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坚持大干交通,围绕打造“八纵八横八口”干线交通网络,确保完成交通投资500亿元以上,构建“纵横有序、互联互通、内畅外快、高效协调”的现代交通圈。突出管理精细化。深化城市管理十项长效机制,加速消除城市管理无序、形象不佳等现象,推动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区内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温州市控以上交接断面水质消除劣Ⅴ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突出城乡一体化。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农民向市民过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
3.深入推进社会转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普惠性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每年抓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实际成效兑现承诺。深入推进就业创业,确保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城镇职工“五险一金”覆盖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推进太阳谷养老示范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实现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人50张,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应保尽保。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建成虹桥中学、柳市中学、虹桥职业学校、柳市职业学校、翁垟一中等一批学校迁扩建工程,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力争2017年创成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2019年通过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评估。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到2021年培育重点文创企业100家以上,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推进文学艺术创新,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快“健康乐清”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建成市人民医院、市三医、市五医等迁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高水平推进法治和平安建设。
(三)建设“四个城市”,以能级提升打造发展新高地
“四个城市”立足于乐清的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发展定位,是乐清转型的必然选择。必须坚决打好“拆治归”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名市、港口大市、现代都市,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能级,加快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1.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全力打造工业4.0先行区。打造“1+4”新型制造业架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发展电气产业,推动从中低压产品为主向高压特高压、智能电气产品方向发展,从加工制造为主的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品牌营销环节攀升,加快正泰(乐清)传感科技产业园、德力西智能电气产业园、人民集团高新产业园、海洋经济产业园和医岛小镇等建设,推动高端制造、信息经济、临港产业、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1年实现电气产业产值2200亿元,四大新兴产业产值2200亿元。加大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整合等方式壮大规模实力,带动发展一批中小微企业,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集团,又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尤其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行业“小巨人”。到2021年分别新增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5家、35家,总数达到11家、50家。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力争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00家,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2.加快建设旅游名市,全力打造一流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1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300万人、旅游收入270亿元。加快雁荡山景区建设。切实做好景区规划设计,推进《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同步推进《雁荡山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等系列配套规划。精心谋划招引一批旅游大项目,推进全域旅游“2311”开发项目、雁荡山月光小镇等建设,力争五年完成限上投资121亿元。加快打造全域旅游体系。推进中雁荡山、灵山、淡溪景区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加强中雁荡山等景区环境整治,打造环钟前水库山水清心休闲旅游、沿仙溪横溪头两岸至南閤和北閤休闲旅游、灵山古村休闲旅游、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四大特色板块。推进乐清湾滨海旅游开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谋划一批高端乡村旅游度假、精品民宿和农业观光项目,重点打造黄坦硐、梅溪村等一批旅游风情村镇。加快升级旅游品质服务。
3.加快建设港口大市,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主战场。紧抓省港口一体化战略机遇,加快成为温州港战略转移的核心主港区,打造浙南闽东北地区水公铁联运的综合性港区。大力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区内外路网建设,建成“金丽温”高速延伸线,确保疏港公路2017年全面通车、港区铁路支线2018年建成投用,打通外部交通大动脉。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围绕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平台,建成海洋经济科技孵化园、浙南水泥交易平台,加快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海工装备基地等建设。加快北区1500亩临港产业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港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港口开放。加大口岸开放力度,确保2020年实现正式开放,力争到2021年全市港口年吞吐量达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00万标箱。实现与全省港口的互动差异化发展。
4.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城乡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形象鲜明、文化底蕴彰显、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都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实施“一心两翼”市域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要围绕打造都市核心区,加快两大时尚慢生活区建设,建成五环路、六环路、三环路延伸、清远路延伸、银溪路延伸、城西大道、晨曦路等主干道,加速形成创富港湾小镇等一批核心地标;南翼柳白新城要狠抓中国电工电器城“一城六中心”、智能电气小镇建设,建成电器城大道、翁象大道等道路;加快虹三线、绅港公路、雁港公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确保五年完成旧住宅区改造240万㎡、旧厂区改造280万㎡、城中村二类目标改造320万㎡,完成违法建筑处置1000万㎡,创成省“无违建县(市)”。突出抓好城中村改造,确保五年完成改造15个村(区块)。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实现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打造城市名片。力争2021年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力争2017年创成;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力争2019年前创成;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三、从严管党治党,我们责任重大,更需一以贯之抓到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信念之魂。强化政治定力、强化理论武装、强化舆论宣传。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锤炼实干之功。正确选用干部,科学培养干部,从严管理干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之基。建好基层党组织,选好基层带头人,管好基层党员队伍。
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弘扬清正之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不断完善惩防体系。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发展之力。
中国共产党乐清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乐清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和中共乐清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起点上,找准乐清的历史方位,秉持创新精神、发扬实干作风,翻篇归零再出发,再造乐清发展新优势,再创乐清发展新辉煌。
记者 王冬敏 整理 叶泱程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