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麻糍 品汤圆 话家常
大家其乐融融过冬至
■记者 郑剑佩 程遥 李张侃
通讯员 虞月琼 张惠珠
又是一年冬至时,乐清民间流传一句老话,冬至大如年。昨天,乐清各社区纷纷开展了冬至活动,居民们一起做麻糍、品汤圆、话家常,在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邻里和谐关系。
万顺小区邻里相聚捣麻糍,其乐融融。郑剑佩 摄
昨日,淡溪镇妇联举行“温馨冬至,温暖满怀”做汤圆活动,来自湖边社区母亲学堂和桥外村妇联的女性志愿者来到桥外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村里的老人制作汤圆。志愿者们还别出心裁地将自制的彩色汤圆摆成“冬至快乐”字样,祝大家冬至快乐。当天溪北社区母亲学堂和黄塘村妇联的志愿者们也开展了做汤圆义工活动。
记者 孔丽琴 实习生 臧田文 摄
上万个麻糍让邻里更近
“太好吃了,再给我一碗,我要给老伴也尝尝。”市区万顺小区的王大妈吃完一碗麻糍,手里还拎着一碗,乐呵呵地走向小区门口。12月21日上午,万顺小区制作的上万个麻糍,让邻里感受到了大家庭的幸福。
万顺小区在冬至来临时过了一把年味,286户邻里相聚小区广场捣麻糍、吃美食,其乐融融。天刚亮,大家就开始着手准备,搬椅子、洗水桶、挂横幅,有序进行。
“麻糍来了。”7时50分,在虹桥定制的5大桶麻糍送到万顺小区门口,小区委员会主任刘荷兰忙着招呼大家过来帮忙。“去年不够吃,好多人赶来时麻糍已吃完了,今年准备得多一些。”刘荷兰说,125公斤糯米可以做上万个麻糍,小区里家家户户都能分到,甚至连周边镇街小区的人都过来边吃麻糍边“取经”。
“今年是第三届了,我每次都过来帮忙。”徐萍是万顺小区的老住户,看着邻居从门口走来,她忙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麻糍。“以前大家住在同一个小区都不认识,碰上也不打招呼。现在活动多了,大家见面的机会也多了,变得亲切了,有农村四合院的氛围。”转眼间,徐萍桌前的麻糍都送完了。
一早上,退休在家的陈泰洪一直在旁边“打下手”。陈泰洪以前住在东浦桥边,儿女劝他过来一起住,他都不愿意。今年,他看到万顺小区变得越来越热闹,邻里之间越来越和睦,他改变主意搬进了小区。“儿子在香港做生意叫我去,我都不愿意去,万顺小区开展的活动很多,大家走得越来越近,就像是一家人。”陈泰洪吃着麻糍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一三五学太极拳,二四六学广场舞,每天生活都过得乐滋滋的。”
在制作麻糍的过程中,还临时增加了一场捏麻糍比赛,最终杨信强3分钟捏了101个麻糍取胜,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12月21日8时,乐成街道北城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妇联以及社区志愿者共60多人,开展“邻里牵手·情暖冬至”活动,在公安东路及崇贞巷老院内搓汤糍、送汤糍,在冬至日燃起了一股股暖意。
给新乐清人送祝福
12月21日,乐成街道乐湖社区为辖区内的居民准备了冬至礼物——麻糍。
7时许,麻糍刚放上桌,工作人员赶紧摆开碗,一勺接着一勺把麻糍盛出来。起来上班的居民一人捧着一碗麻糍,每人碗里都装了五六个。4个多小时,50多公斤的麻糍全部送完。
冬至吃麻糍的活动,乐湖社区已经举办了六七届。往年参与的都是社区里的老住户,而今年特别邀请了租住在此的新乐清人,为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麻糍和甜甜的节日祝福。
据初步统计,该社区新乐清人有2000多人,他们平时工作辛苦,早出晚归,忙于生计,很少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早在冬至前,社区工作人员就提前上门打招呼,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冬至吃麻糍的活动,感受乐清的习俗。
“如果有时间,欢迎一起来制作麻糍;如果要上班,欢迎来品尝。”社区工作人员说,给新乐清人送麻糍,希望他们的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这是我度过的最温暖、最难忘的冬至!”新乐清人小王高兴地说。
甜甜汤圆送温情
昨日清晨,柳市中学家委会的一群热心家长自发来到学校,在食堂大门外架起了炉灶,给全校师生做汤圆。
家长们挽起袖子、脱掉外套,搬来了桌子,相互分工合作,洗菜、切肉、榨汁、和面,忙着赶在下课时让学生们吃上热乎的汤圆。“希望给孩子和老师们一份冬至家的温暖,给高三备考路上的学子一些鼓励。”一名学生家长说。
11时20分,同学们下课陆续来到食堂。此时,上百碗汤圆正冒着热气等待他们,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开始品尝,连连称赞,吃出了一脸幸福。
昨天中午,市社会福利院的47名老人都吃上了香糯可口的咸汤圆。为了让老人们一饱口福开心过节,院长和职工早一天就准备开了,买了十多公斤糯米粉,先做好汤圆放在油锅里炒熟,再配上肉、香菇、蛋丝、虾等,老人们觉得味道不错,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