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专版
3  4  
乐清档案 与时代偕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6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档案 与时代偕行
2016-12-20

    2014年2月,乐清市档案馆推出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项目,在省内其他地方居住生活的乐清市民,可以委托该馆代为查找馆内的档案,而无需亲自跑回乐清;乐清境内的市民,也可以通过乐清档案馆的这个渠道,委托省内当地综合档案馆代为查找有关资料。

    为了更广泛地让在外乐清人了解、知晓该馆的异地跨馆查档服务,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招商局,通过在外商会的宣传渠道把这项服务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在外乐清人受益。同时考虑到在乐清的外来人员数量庞大、远离家乡,也存在查档的困难,于是他们将这项服务覆盖到浙江省籍的新乐清人,印制了1万份的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广,使浙江省籍的新乐清人同样享受到就近查档的便捷服务。

    乐清档案馆探索建立省外异地跨馆服务的联系点。安徽省霍邱县在乐清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条件比较成熟,市档案馆就将试点工作定在霍邱县档案馆,经多次对接联系和沟通,得到了对方的支持,并于2016年5月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首家省外异地查档联系点。

    “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档案利用服务费和邮费全部实行免费,受到了查询者的称赞。

    这项服务目前受益最大的群体是律师们,大赞这项服务多次免去了他们调查材料各地奔波之苦,提高了他们处理案件的效率。家住大荆的杨律师接手的许多案件与台州的单位企业有关,他经常到馆内通过异地查档获取资料。看到接待员们这么辛苦,感动之余带了自己家里种的葡萄给她们尝尝。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乐清市档案馆提供

    乐清档案 与时代偕行

    与安徽省霍邱县档案馆签订协议,首次实现跨省异地查档。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乐清市档案局(馆)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与其说是机关干部,毋宁说是一个创业服务群体。他们尽心竭力,攻坚破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死”档案做“活”,把“冷”部门做“热”,受到乐清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民众的充分肯定。

    ■记者 张全

    衡量一家档案馆的分量,主要看其馆藏。乐清档案馆主要馆藏有民国时期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和书刊资料。

    以往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近年来乐清档案馆加强对婚姻、土地、山林、移民、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档案和交通、水利、城建、农业、科技、文化等专业档案的接收,努力构建以民生档案、专业档案为主体的新型馆藏结构,馆藏量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接收了大量的民生档案,像医学出生档案,婚姻档案,尤其是乐清市婚姻登记中心成立之前各乡镇开具的婚姻登记证明,2013年就接收了30410件。

    近年,市档案局全面组织开展撤并乡镇档案的抢救整理工作。他们对乐清市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时向市委、市府领导提交调研报告,向市财政争取档案整理抢救专项经费。从2014年4月份开始,由胡志云局长挂帅,班子成员带队分4组赴17个撤并乡镇,对遗留在原乡镇的档案各个办公室开展地毯式排查,收集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开展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原雁湖乡、城北乡、镇安乡、黄华镇、七里港镇等17家单位的档案抢救工作,累计完成抢救档案43958卷8978册。

    这些档案中的许多材料如计生档案,对农村建房、人大代表选举、农村医疗保险,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根据《档案法》规定,列入征收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的,应向市(地)、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馆接收档案后,首先给档案编号,每件档案都有一个像身份证号一样的惟一编号,然后消毒、上架、统计后,就可以对外开放,被公众查阅利用了。

    “编号这个工作相当复杂。”市档案局保管科负责人说,“所有的档案都要分类进行编号,单位、机构按顺序进行编号排架,给安排相应的柜架。如果遇上有的机构或单位新增、变更或撤消,那么整个档案柜架排序可能要重来,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举例说龙西乡,2011年并入仙溪镇,而2015年又重新设立,所以不但其档案归属有变化,管理人员对其变化沿革也要心中有数。每年我们都要尽可能提前介入,预估好来年的存档量,对超出正常量的档案尽可能预留好相应的柜子。”

    截至2016年11月,档案局(馆)馆藏档案有251全宗,198517卷,118094件,其中文书档案91159卷74934件,其他档案107538卷43160件,民生档案占馆藏档案资源比重不断提升。如果把这些档案全部堆起来,按每件标准1厘米高计的话,全部档案累积有4362米高,只比半个珠穆朗玛峰低一点。

    不遗余力

    丰富馆藏

    穿过乐清档案馆大门厅,向左步行50米,曲径通幽迈进宽敞明亮的查阅大厅,顿感豁然开朗。大厅西部与绿意盎然的大天井只隔一层玻璃,阳光洒进大厅,让查阅者感到温馨可人。

    这个今年4月刚搬迁的大厅里有四个查阅点,有免费提供的档案报刊和该馆编研的作品,免费提供茶水,实施了叫号服务。

    当查档者到服务台前,窗口服务人员首先和蔼地问需查什么内容。有一名退休阿姨说要查自己下放时期的工资发放证明,服务人员请她填好表格,然后在电脑中搜索了一下,很快调出一张表格,问阿姨:是这个吗?阿姨拿起柜台上备着的老花眼镜戴上,瞅了好了一会儿,连声说:对!对!就是它。

    服务人员点击鼠标,证明从打印机里输了出来,她盖上查询章递给阿姨:好了,请您收拾好。阿姨激动地问:多少钱?服务人员抿嘴一笑:不要钱。阿姨有点吃惊:真的不要钱?服务人员肯定地点点头。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这里发生着。档案过去基本以文书为主,来自机关部门的文件资料,查阅者大多为体制中人,多年来为乐清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落实政策、编史修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民生档案的查询量每年递增,已占到总查询量的六成。这些档案因其原始性、客观性、权威性,近年的查阅频率非常高,比如市民到银行办理贷款,现在银行方不愿直接接受结婚证,而愿意接受盖有档案馆查档印章的婚姻证明,这个具有法律效应。

    “这主要是因为民众觉得档案有用了。”档案馆利用科负责人说,“历年查档数表明2011年为最高。当年档案利用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这年省里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1960前后下放的原国营企业职工,如能证明自己曾经的从业经历,可以享受每月500元的补贴。所以那段时间来查原国营盐场工资单的老人特别多,把查阅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出动了好多人来维持秩序,甚至不得不用发卡号来限制每天的查阅人数。”

    从查阅需求上看,除婚姻、土地、二轮等民生档案依然是查阅热点外,还有因修史编志产生的查阅量也很大,主要集中在《乐清党史二卷》《乐清审计志》《乐清市志续编》等,特别是《乐清市志续编》查阅需求突出。

    市档案馆正在努力建设具有乐清特色、满足社会查档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从接收、整合历史档案,转移到正在档案形成部门运行、保管的现行档案文件上来,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时效性。

    乐清档案馆20多年来查阅量稳步增长,近年一直居温州乃到全省前列。1991年,档案利用人次为822人次,档案利用卷次为1864次,而利用率最高的2011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上升到15942和25160,2015年的档案复印页则达到创纪录的80700页。

    乐清档案局以《档案法》法治宣传月、“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积极开展档案法律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六进”活动,五年来组织各类档案法治宣传活动 17场次。

    乐清市档案馆是温州地区第一家整体设计、整体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县级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启动数字档案馆项目,2011年编制了《乐清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兼建设方案》,总投资为1096万元,分三期进行。

    目前完成了机房、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等项目建设,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项目,一、二期均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三期430万页的项目正在实施中。

    档案数字化成果投入使用,开通全文查档功能,市民可现场浏览档案内容,无需档案调卷,大大缩短查档时间,同时有力保护了档案原件。

    同时针对特定利用者,特别是编史修志的,该馆开通电子阅览室的检索权限,提供电子目录自行检索,利用更轻松了。

    乐清档案局已完成62家单位数字档案室的创建,其中12家单位创建示范数字档案室,41家创建规范化数字档案室。

    乐清档案馆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结合馆藏实际,找准热点和结合点,创新活动形式,五年来出版了《乐清之最》《乐清谚语集》《乐清市(县)历次党代会重要文献选编(1955-2011)》等编研作品7种,其中《乐清谚语集》获省档案编研作品优秀奖。

    数字档案威力初显

    查阅服务温暖人心

    异地查档提供便捷

    档案应用天地宽广

    档案宣传“六进”社会

    1991

    1864

    822

    1995

    649

    1109

    2000

    2349

    2563

    2005

    5761

    10970

    12528

    11275

    2010

    2015

    10114

    20752

    单位:年

    档案利用人次

    档案利用卷次

    乐清档案亮点工作

    2009年

    乐清档案馆在温州各县(市、区)中首个建成档案新馆并投入使用。

    从2009年起

    查档人次率先破万,查档卷(件)次超过2万。

    2011年

    成为温州县(市、区)中首个通过国家二级馆达标验收的综合档案馆。

    2012年

    总投资为1096万元的乐清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开始实施。

    2014年起

    推出省内“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措施。

    2015年

    实施村档乡(镇、街)管试点工作,确定天成街道为试点并取得成效。

    查阅档案的市民日渐增多。

    档案库房。刘言勇 摄

    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刘言勇 摄

    编研作品。刘言勇 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

    档案知识宣传。

    基层档案管理指导。

    在温州档案系统中率先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

    2016年

    在温州档案系统中率先与市监察局开展档案联合执法检查。

    机关单位率先实施初任档案员岗位带培。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专版 00002 乐清档案 与时代偕行 2016-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