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他们破译的离奇命案
乐清版“法医秦明”的故事
■记者 程遥 通讯员 张佳佳
说起热播网剧《法医秦明》,不少网友如数家珍,自10月13日火爆开播,至今已经播出18集,油炸手指、纸面青尸、迷巷女鬼等故事内容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网友们在沉迷剧情的时候也很好奇:现实中的法医真是这样子的吗?
乐清有6名专业法医,他们对人体构造了如指掌,还会跟尸体“对话”。前天,乐清日报记者走进乐清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近距离了解法医这个职业。
实验室里充斥着臭味
乐清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共有6名法医,都是男性,其中3名“80后”,2名“70后”,还有一名是“60后”。他们拥有两个法医实验室,最常用的那个就设在乐清市殡仪馆的地下室。
这里常年晒不到阳光,既阴暗又神秘。“普通人一靠近,就会觉得不舒服。”带乐清日报记者前去参观的法医吴响说,很少有人愿意来这里。刚靠近实验室,就闻到一股消毒水的气味。实验室很空旷,宽敞的房间内摆着两张不锈钢解剖台,洗手台边整齐地摆放着一排专业器械。
一靠近解剖台,记者就闻到一股难以言说的味道,有些酸腐,不断刺激着鼻腔。“这就是尸臭味,今天还算好,不太臭。”吴响说,要是有尸体解剖,那个气味能让人当场呕吐。
尸臭不仅臭,还有毒,可由于“闻”也是重要的检查方式,能查出死者体内的毒物,为此很多法医连口罩都可能不戴。吴响笑道:“闻了尸臭后,连厕所里的气味都感觉是香的。”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实验室里的一些工具,在生活中很常见,如冰箱、消毒柜、微波炉、排风机、体温计等。“基层法医的设备都很简单,没有高科技。”吴响说,冰箱是用于存放血液、内脏等证物。微波炉是用来消解脏器的,排风机是排除尸臭,方便法医工作……
解剖尸体也并非都在实验室里进行。吴响说,由于条件限制,过去常常在野外解剖尸体,两张板凳、一张木板就能搭成简易的解剖台,而肉眼是唯一的工具。为了防止证据流失,要求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看懂“尸体语言”。
深夜拼凑尸块破案
电视剧里的秦明,西装革履地出勘现场,外型帅气又阳光。而现实中的大部分法医,穿着一身警服,远没有那么光鲜。
“出现场时就穿警服,有时会带上手术服,还戴上一次性手套。”吴响说,“检查尸体时穿的衣服都要单独洗,避免与家人的衣服混在一起。”
47岁的吴响,是乐清法医队伍里资历最深的。他曾是乐清市人民医院的五官科医生,在1995年报考了乐清市公安局的法医岗位。20年来,吴响共参加各类现场勘察3000余起,检验尸体1000余具,曾主办过多起重大案件的勘验和鉴定工作。
面对常年打交道的尸体,吴响并不排斥。“检查尸体如同和它对话。”吴响说,“死人是不会说谎的,而活人则不一定。”
吴响曾处理过一起碎尸案,死者被分尸成十多块,分装在五六个塑料袋,抛尸在白石水库附近的深山中。“碎尸案,一旦查明尸体的身份,就离破案不远了。”吴响说,深夜时分他和同事忍着尸臭,在实验室里拼尸块,还原死者尸体。
拼尸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响只能通过每一块骨头的走向,靠经验去拼接。同时观察尸块切口,判断凶手的身份特征。
拼好后对死者的身份就有了大致判断:女性,20多岁,颅内有损伤,曾被凶手打晕过,死因是窒息。凶手的身份也慢慢浮现:“分尸手法不专业,说明凶手没有专业的医学背景或屠宰背景;刀口较大,用的是菜刀,而且分尸场所很隐蔽。”
随后,民警在失踪人口档案里找到了符合特征的人,再提取尸体的DNA与其亲属比对,最后确定了身份。凶手的特征也与吴响的推断很吻合,死者是一名保姆,凶手是雇主,他们发生口角后,雇主将其杀害分尸,并抛尸。
吴响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找出真凶,让死者瞑目也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伪装成自杀的他杀
电视剧里的情节虽然比较艺术化,但并非空谈,现实中法医确实能从牙齿的磨损程度、耻骨连合、长骨等综合判断出死者的大致年龄、性别等,甚至能够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发现死者真正的死因。
今年41岁的李晓,是乐清法医群体里的中坚力量。从事法医工作14年的他,检验尸体的经验不少,高坠、溺水、中毒、分尸、焚烧的尸体,他都检验过。他还曾遇到过伪装成自杀的尸体。
那是在十年前,虹桥一户人家里发现了一名女性死者。当时尸体躺在床上,房间内很整洁,没有他人进入的痕迹,没有财物丢失。考虑到死者生前患有癫痫史,不少人猜测,这是一起自然死亡事件。
然而就在尸体的嘴角处,李晓发现了一处微妙的变化。“外力作用后,皮肤上会有痕迹,水分蒸发会更快,导致颜色更深。”李晓称,他怀疑死者生前曾被捂住口鼻,于是决定对尸体进行检验。
尸检过程中,证据越来越明显。“死者是窒息死亡,嘴角发现轻微撕裂的痕迹。”李晓说。通过这一特征,民警很快查明凶手的身份——死者生前的情人。
原来,凶手与死者发生争吵,用枕头将死者捂死。考虑到死者患病,于是凶手伪装死亡现场,制造死者自然死亡的假象。“枕头是软的,在尸体上留下的痕迹微乎其微,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错过。”李晓说。
对于法医而言,参与尸检工作不仅要拥有一颗最强大脑,更要有不断刻苦学习的毅力。“科技一直在进步,凶手的犯案手法也一直在更新。”李晓说,“法医不但要涉及所有的医学知识,也要时时刻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生活中遭遇的尴尬
与电视剧里演的不同的是,除了跟尸体打交道外,法医还要跟活人打交道。在没有案子的时候,法医要做“法医门诊”,为有需求的群众作伤势鉴定。
今年上半年,吴响接待了一名十几岁的初中男生,他遭遇了校园暴力,被高年级同学所伤。由于双方未能调解,家长报案并做伤势鉴定。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除了一张医院出具的颅脑CT片,没有其他证据。当时医生看了颅脑CT片后,没有发现问题,可吴响一看到片子,立即发现鼻骨处隐约有骨折迹象。
事后证明吴响的判断是对的,该男生的伤势被鉴定为轻微伤,构成立案条件。这样的伤势鉴定,法医一天要做好几起。
“过去大家对法医有偏见,忌讳我们跟尸体打交道。”吴响说,曾经他在饭店吃饭,前脚刚跨出大门,用过的碗筷就被店主扔了出去。而如今,法医这个职业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认可。
“《法医秦明》上映后,我和同事也去看了几集。”吴响说,虽然艺术提升的成分很大,但不管怎么说,这部电视剧提高了法医的知名度和存在感。
实验室里,法医处理尸检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程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