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化周刊·人文艺术
3  4  
乐清3部微电影
全国职工赛获奖
丁浆圆
草根文化正蓬勃
乐清仨美女
登上央视戏曲频道
色粉画《老兵肖像》
参加中山展览
拍出激情 传递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6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拍出激情 传递快乐
乐清市民热学非洲鼓
2016-12-09

    拍出激情 传递快乐

    乐清市民热学非洲鼓

    ■记者 杨海虹 文/摄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12月5日15时许,还没走进乐清市文化馆三楼的合唱室,就听到一阵热情洋溢又颇具异域情调的鼓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乐清市文化馆公益课堂之非洲鼓班学员结业汇报演出。50余名学员围成一圈正在表演非洲鼓,他们中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家欢聚在一起,陶醉在优美动听的鼓声之中。

    学员学习热情高

    乐清市文化馆开办公益课堂已有多年,课程很丰富,如书法、摄影、葫芦丝等,今年首次把非洲鼓引进公益课堂,颇受学员欢迎。原本只设了30个学习名额,线上报名那天,仅几分钟名额就被抢完了。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员们觉得学习效果好,还带一些身边朋友一起来旁听,所以到结业时,学员人数增至50余人。

    “非洲鼓很好学,我没有任何基础,但学得很快,也很开心。”今年59岁的余阿姨说,这次她和老年大学的几位同学一起报名了这次非洲鼓公益课,每星期都来上课。跟老师学了十几节课后,已经能跟着音乐打曲子了。她觉得非洲鼓的节奏很欢快,不仅感受到了快乐,也锻炼了手指灵活度,很享受这过程。

    退休干部徐阿姨是一名旁听生,但她学习非洲鼓的热情却很高。“我是因为朋友介绍,才知道文化馆开设了非洲鼓的公益课,虽然一开始落了好几节课,但上手很快。”徐阿姨说,刚开始学时,她还没有买非洲鼓,每次下课在家练习时,她都会拿脸盆当乐器,练习拍打手法,后来越学越感兴趣,索性就买了一个一千多元的非洲鼓在家练习。如今虽然公益课结束了,但她还想跟老师更深入地学习。

    还有一名年轻学员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挺大,打牌、打麻将或外出旅游并没让心情放松,反而更累。这次参加非洲鼓公益课,不仅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释放了压力,心情很放松。

    入门容易深入难

    此次非洲鼓公益课堂邀请的是温州市流行乐团首席鼓手曾智清老师,他是广东人,于2008年来乐清,创办爱上音乐培训班。在近一个月的公益课堂中,通过他循序渐进的讲解,学员们逐步了解了非洲鼓的构造和基础知识,感受到了非洲鼓的异域魅力,以至于结业当天,仍有不少学员想继续跟他学。

    “虽然非洲鼓入门简单,但要学好学精也不容易,我光练基本音就花了半年多时间,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现场,学员杨阿春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志愿者,2014年因要为年会准备节目,她临时学了非洲鼓,后来就喜欢上了它,就一直坚持学到现在,也带动了身边不少朋友学习非洲鼓。

    “非洲鼓是近两年来,在乐清悄然流行起来的。”曾智清介绍,非洲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起源于十三世纪的曼丁王朝,每一首传统作品都有相对应的文化内涵。非洲鼓有高中低三个基本音,通过敲击不同的位置产生。很容易上手,一般学上几节课,就能为歌曲简单伴奏了。接下来,他想在乐清打造一支曼丁音乐鼓队,将非洲鼓更深入地普及到市民生活中。

    当天,乐清市文化馆馆长林丹看完学员们的精彩表演后,盛情邀请学员们参与明年的百姓舞台演出,并希望学员们能学以致用,将非洲鼓普及开来,让更多人喜欢非洲鼓,传递这份快乐。

    学员们在打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人文艺术 00005 拍出激情 传递快乐 2016-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