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于《大脑与行为》期刊的研究发现,夜猫子也许真能仅靠很少的睡眠就保持机能的运转,但他们的身体很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加疲惫。实际上,这些夜猫子有可能在一天里多次陷入打盹状态,自己却浑然不知。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心理学家、放射学家和神经学家观察了900余名被试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根据被试者上一个月的睡眠是否足量,将他们分为两组,其中“少睡组”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少睡组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一组被试报告称自己在白天无法正常工作,如在完成简单工作时仍感到昏昏沉沉,另一组则称感觉自己整体上还不错。 在这些少睡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上,研究者观察到了有趣的现象:他们接受扫描时的脑电波呈现的更像是典型的睡眠波形,而不是清醒状态的模式。 换言之,扫描结果显示,尽管被要求“保持清醒”,某些少睡者的意识还是短暂地陷入了模糊状态。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放射和影像科学副教授杰夫·安德森博士表示,少睡组的两个亚组中都观察到了这种类似睡眠波的模式,无论被试者是否感受到日常机能的失调。 不过,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少睡者的脑部扫描发现,他们与信息感知和记忆相关的脑区之间具有比常人更强的联结。 “它意味着,少睡者在扫描台上做的事情之一,可能是比常人更高效地进行‘记忆巩固’”,安德森博士解释道。记忆巩固,简而言之就是大脑中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加工过程。“如果这些人真的能全天候地进行记忆巩固等大脑活动,或许就不需要在夜里睡上那么久。也许有些人的大脑就是能在白天的碎片时间里,完成别人需要在睡眠中进行的工作”。 (中国青年报) 睡得少 脑电波是怎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