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城事
3  4  
十来分钟就能办好
全国交通安全日
法院发布白皮书
酒席摆了200多桌
欢送士兵退伍
王奶奶6只鸭子是如何“越狱”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酒席摆了200多桌
农村丧事大办风盛,市民呼吁“厚养薄葬”
2016-12-07

    链接

    ■本报记者

    “办个丧事动不动就要七八万、十多万元,有的甚至要花百来万,真是太奢侈了,你让家里有老人的怎么不担忧……”近日,家住盐盆街道的王大爷来到乐清日报社,向记者反映这种不好的社会风气。他说,这些年乐清的丧葬陋习虽然已有所改善,但讲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

    “大排场”屡见不鲜

    王大爷今年73岁,是企业退休人员。王大爷说,最近他参加了一场丧礼,主人家在老人出殡的前一天摆了200多桌酒席,真是太铺张浪费了。“一桌酒席按1000元算,200多桌至少要20多万元!”王大爷算的还只是一顿酒席的钱,若出丧前每天都要摆酒宴请宾客,费用肯定要翻好几番。王大爷感慨,农村白喜事在出殡前每天要置办流水席,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出殡当天更是“大排场”,摆个一百多桌的也很常见,“很多食物吃不完,都浪费了”。

    王大爷还罗列了丧事办理过程中的其他陋习,比如燃放烟花爆竹、聚众赌博等。他说,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说到某某家的白喜事光烟花爆竹就购置了十几万元,另一个朋友接茬说,还有更奢侈的,有一户人家办丧事花了几十万元买烟花。“烟花鞭炮既扰民,又污染环境。”王大爷认为这些没有必要。

    出殡队伍常引发堵车

    “有些子女在父母健在时不管不问,父母去世后却大操大办丧事,认为越热闹就越尽孝,真不应该这样!”王大爷气愤地说,尽孝重要的是在老人生前。他希望,自己百年后丧事也能简办,并吩咐子女能按他的心愿去做。

    针对王大爷反映的丧葬陋习,乐清日报记者向许多市民以及网友进行了调查,他们对此也感同身受,很认同“厚养薄葬”。虹桥的周小姐说,她最受不了的是白喜事浩浩荡荡、毫无秩序的出殡队伍,经常造成交通拥堵。

    “农村里办丧事大家也能理解,谁家都可能有老人去世,都要出殡。但是也稍微注意点交通秩序,不能‘我办丧事我最大’,好像道路也被承包了一般,庞大的出殡队伍占用了整个车道,让别人的车都只能慢悠悠跟在后头。”周小姐说,一旦有出殡队伍经过,就可能造成堵车,她已经遇到好多次。

    大操大办集中在农村

    12月2日晚,在乐清市殡仪馆,只见馆内三个大厅均有吊唁。每个厅大约摆了三四张桌子,外面摆放的花圈花篮屈指可数。“现在都倡导厚养薄葬,我们办得都不大。”一丧户家属说,许多亲朋好友说要买花圈,都被他们谢绝了。

    “应该说,乐清的丧葬风气正在慢慢改善。”市民傅先生说,像以前办白喜事鞭炮打得震天,路上都是炮仗的碎屑,但是现在很多人就打几串意思一下,没那么执着了。守夜的时候,聊天喝茶的人多,打麻将什么的也少了。

    “花圈花篮现在送得少了,但酒席奢靡的风气越发严重。”市民徐大爷说,丧事办理一般要三到五天,每天的中、晚两餐都办酒席,想想这样几天下来都有几十桌了,到了出殡当天还要再办酒席。

    大多数市民表示,近年来大操大办的风气虽有所好转,但并未彻底改变。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如今丧事大操大办在乐清城区已经少了很多,但在乡村里,一些大家族办白喜事还是比较讲“排场”。据了解,今年10月,柳市一户人家在操办长辈丧事时搭棚占道,置办过多酒席(超过20桌)。经殡葬管理工作人员现场宣传教育,他们认识到错误后,当场拆掉凉棚、撤掉酒桌。

    陈年陋习一时难改

    “这几年,丧葬陋习在逐步改善。”乐清市殡葬管理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共查处160起轻微违规的丧葬案,相比往年少了很多。据了解,为重拳打击丧葬陋习,今年9月初到10月底,市民政局还开展了移风易俗“夜鹰”行动,对各乡镇(街道)丧户的丧事活动进行现场检查,重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丧事行为。巡查到违规的丧户,大多能配合并及时整改。

    “一些陋习,一时还是很难改过来。”工作人员说,有些老人去世,家中子女本想简办,但迫于家中其他亲戚的压力,酒席什么的还是会被办得较隆重。据介绍,当前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已经于2014年出台了《乐清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推动殡葬改革规定》,其内有“十个严禁”,包括殡期、置办酒席,花圈、花篮数都有规定。根据2010年发布的《乐清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也对丧事大操大办有相关规定。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今年5月起,虹桥镇采取了上门宣传、停丧监督和出殡跟踪三阶段的措施,对殡葬陋习进行整治。同时,虹桥镇还发布了文明丧葬倡议书,呼吁花篮花圈不超过2对,停丧期间夜间就餐以点心为主。

    针对丧事大操大办的违规行为,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或参与丧事活动,违反“十个严禁”的,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移交市纪委(监察局)或乡镇(街道)纪检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对一般群众操办丧事违反规定,且不听劝阻、制止的,除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外,会予以立案查处,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责令所有子女在乐清日报上公开登报深刻检讨;二是推迟遗体火化时间,一律不安排早班。

    酒席摆了200多桌

    农村丧事大办风盛,市民呼吁“厚养薄葬”

    尽管一些丧葬陋习依旧存在,但一些文明新风也正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丧事简办的典型案例也有许多。在今年6月,北白象镇桥下村73岁的老党员林从贤用一天时间,办完了老伴的丧事。“作为一名党员,理应带头节俭、文明办丧,为乡村移风易俗树榜样。”他说道。其实,早在4个月前他便和妻子商定并写下字条,承诺老太太的丧事要遵循“七不”原则。当天,老太太的告别式很简单。此举为村里营造出移旧俗、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去年1月17日,蒲岐77岁的王老太去世,子女们根据王老太生前留下的遗愿,捐出她攒下的4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这在当地传为佳话。前年11月,王老太的丈夫吴老先生过世前,也捐出20万元用于慈善。

    文明丧葬正逐步被接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城事 00004 酒席摆了200多桌 2016-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