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 乘胜追击 排污纳管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治水还会一直在路上。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因取得一个阶段的成果而松口气。 ■本报评论员 北白象镇白慎河东斜村河段能游泳了!这条几年前的黑臭河垃圾河,经过治理,水质达到二类地表水标准。近日,“五水共治,冬游东斜河”乐清市首届冬泳邀请赛在这里举行,来自省内各地的29支冬泳队300余名冬泳爱好者畅游了这段河流。(2016年12月28日《乐清日报》) 乐清治水,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2012年,有众多温州网友在微博上发起“奖励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动议,想通过逼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举动,倒逼治水时间表的出台。不是每一个环保局长都会游泳的,现在,300多名冬游爱好者用实际行动来检验,宣告了东斜治水的卓有成效。这也算是对当年网友呼声的回应。虽然时经4年,并且到目前为止梦想只在东斜成真,但治水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保护河流已成为广大乐清人的自觉行动。 乐清治水,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早在2012年底,乐清的人大代表就开始调查摸底水环境,次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治水议案,当年1月就确定了将治水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2012年6月,省里提出“五水治水”。“五水共治”理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来自基层的呼声。 乐清治水,全社会都很给力。对于治水,民间意愿与政府意见,达成高度的共识。治水,在这三四年间已成为一种社会意志。乐清2012年实行的河长负责制、同年成立的仙溪溪流保护协会、各乡镇街道的河道维护小队,都是社会力量参与治水。2013年4月,盐盆街道的乐清市人大代表王乐强,采集了天成街道的巨光河、石帆街道竹屿村旁的河流水样,将样本送到温州权威的检测机构,并将检测结果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布……这些令人们难忘的官民共治水场景,体现了人们对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对碧水回归的深切期待。举全社会之力所收获的“五水共治”效果是:乐清河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黑臭河垃圾河已全部消除。 东斜治水基本结束,只需进行日常保洁。但乐清还有更多地方的治水任务尚未完成。排污纳管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治水还会一直在路上。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因取得一个阶段的成果而松口气。我们要对照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乘胜追击、推进治水,主动对“清三河”情况进行回头看和复查,严防黑臭河垃圾河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