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城事
3  4  
纵使天涯海角
也有天罗地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警方公布三起追逃案件
纵使天涯海角
也有天罗地网
2016-12-02

    乐清警方公布三起追逃案件

    纵使天涯海角

    也有天罗地网

    ■记者 程遥 通讯员 陈泽润 张佳佳

    昨日上午,乐清市公安局召开追逃成效通报会,公布三起典型追逃案件。其中落网的钱某某是今年浙江省被抓逃犯中逃亡年限最久、追逃级别最高的逃犯。记者了解到,今年乐清警方共抓获逃犯505名。

    8月28日,潜逃25年的公安部督办逃犯钱某某落网了。25年以来,他改头换面,娶妻生子。

    9月23日,潜逃15年的公安部B级逃犯郑某落网了。15年以来,他从未回过家乡,甚至忘了自己的身份。

    9月25日,潜逃22年之久的命案在逃人员徐某也落网了。22年以来,他摇身一变,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老板。

    女儿的名字

    “出卖”了他

    逃亡25年终落网

    民警包建孟将逃犯钱某某的照片随身携带。

    25年前,他犯下命案却人间蒸发。他从不敢回家,却因想念家乡将女儿取名“心浙”。这成了警方找到他的线索之一。今年8月28日,在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民警终于将冒用他人身份的杀人逃犯钱某某抓获。

    时间轴拉回至25年前。1991年3月8日的晚上,年仅20岁的钱某某因琐事纠纷,纠集他人至吴某家,持水果刀向黄某和吴某各刺一刀,致吴某当场死亡,后钱某某潜逃。

    接到报案后,乐清警方迅速成立专案指挥部,锁定了钱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并于当年将其余案犯全部抓获,唯独主犯钱某某难觅其踪。

    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几个月过去了,钱某某仍未落网。1991年9月12日,钱某某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准逮捕。警方将搜寻范围扩大到周边县市区,并发出协查通函,可案件仍无明显进展。

    由于该案件当年定性为流氓罪,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影响。乐清警方承诺:“此案不破,专案组不撤。”

    1996年,警方将钱某某录入互联网追逃系统。1999年,钱某某被列为公安部督办逃犯,乐清警方将搜寻范围扩大至全国。专案组根据数十年的归纳线索,先后到山西、湖北、陕西、甘肃,以及浙江嘉兴等地区追捕查证,但一直未果。

    案卷资料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至2008年,追逃材料已摞了半米多厚。

    钱某某18岁时拍摄的证件照,被追逃民警包建孟随身携带。看得多了,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钱某某的五官特征。钱某某犯案时,他还在读初中。2008年,身为民警的他正式接过追逃接力棒。

    这25年里,常常就是一点微小的线索就让专案组激动不已。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乐清公安追逃的足迹。

    2016年8月,专案组通过多种侦查手段分析,确定钱某某藏匿在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8月28日上午,在湖北属地刑侦大队、辖区派出所的配合下,抓捕组民警在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某歌舞厅内,将冒用身份潜逃25年之久的杀人逃犯钱某某成功抓获。

    “警察找不到我,这么多年过去了,钱某某这个人早就消失。”被擒获后,钱某某告诉民警,在潜逃到五峰后,他谨小慎微、改头换面,并娶妻生子。

    逃亡途中,钱某某从没回过家乡。因为想念家乡,他给女儿取名“心浙”。

    今年8月31日,乐清警方从湖北五峰县押解回潜逃25年的命案逃犯钱某某。

    背井离乡15年

    抹不掉逃犯身份

    背井离乡15年,冒用身份组建家庭,还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本该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剧集,可是主角却是一名公安部B级通缉令追捕的网上逃犯。9月23日,郑某在广西钦州火车站落网。看到一群乐清民警出现后,郑某失落地说:“两个儿子还小,我好想多赚点钱给他们。”

    15年前,当时只有22岁的郑某在同伙的纠集下,持刀斗殴,致一死一伤。发案后,乐清警方对涉嫌案犯进行抓捕,同伙的其他人员先后到案,只有主刀手郑某一直没有归案。知道闯祸后的郑某先是潜逃到了安徽,冒用他人身份。从此,郑某人间蒸发。

    2012年8月10日,公安部正式对因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罪的郑某发布B级通缉令缉捕。

    在安徽躲藏一段时间后,因为离老家太近,郑某总觉得不安全。于是,郑某继续逃亡到广西。他说,广西有沿海、沿边、沿江的特殊地理环境,适合藏匿潜逃。

    在广西安定下来的郑某,对外有了全新的身份“张泽华”,并娶妻生子,但是始终忘不了自己的逃犯身份。怕被人认出来,郑某做着流动推销工作,并在生活和生意上断绝和乐清人来往。

    看着一家人和睦的场景,郑某的侥幸心理更加强烈了,他不愿意失去这样的生活。

    15年来,乐清警方一直寻找郑某的下落。今年8月,“张泽华”进入追逃专案组的视线。

    为彻底查清“张泽华”的真实身份,专案组民警赶往广西调查。经过秘密跟踪调查,“张泽华”就是郑某的嫌疑指数直线上升。

    9月23日,当郑某驾驶汽车前往钦州火车站时,在钦州警方的协助下,乐清民警立即对他进行抓捕。

    听到民警用乐清话与其交谈时,郑某惊呆了。郑某很快就承认自己的身份,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民警要是再迟来两年就好了,我就能为年幼的双胞胎儿子赚够钱,让他们长大成人。”郑某说。

    一生做的一件错事

    毁了他一生

    千万资产的“张总”22年前竟杀过人

    9月25日8时20分许,在上海市闸北区保德路一所幼儿园里,衣着光鲜亮丽的“张某”和妻子送女儿上学,一家人温馨又有爱。就在“张某”准备离去时,乐清民警的出现,让“张某”惊慌失措。

    这个“张某”,其实是乐清人徐某,22年前他犯下命案,潜逃在外,如今的身份是拥有千万资产的上海老板。

    昨日11时许,在乐清看守所,乐清日报记者见到了徐某,他虽然穿着囚服,神情焦虑不安,但身上仍透着一种成功人士的气质。徐某说:“我一生就做错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毁了我一生。”

    逃亡途中朝乐清磕头

    早在1994年,徐某还是个高考生,在乐清某高复班进行苦读,他梦想成为一名警察,还为此参加了专业体检。“凭我的能力,如果不发生那件事,自己有更好的前途。”徐某说。

    那年的6月13日是端午节,徐某因为学习问题,与同学张某发生争执。徐某喊来一帮同学加入骂战,随后引发群殴。黑暗中,徐某随身携带的一把刀插进了张某身上,导致张某死亡。这也将徐某送上了不归路。

    “我没有想杀他的念头,也没想到他会死。”徐某回忆说,知道自己犯下大错后,年纪还小的他满脑子都是港片里“跑路”的片段。于是,徐某带上几百元现金,来不及跟家人交代,骑上自行车就远走高飞。

    “骑车到北白象镇后,才敢坐大巴车去外地。”徐某回忆。

    一路北上,徐某边打工边逃亡,睡过桥洞讨过饭,在工地搬过砖,吃了不少苦头。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孤影独行,才20出头的徐某躲躲藏藏,不敢跟家人联系。每当过年时,徐某就朝着家乡乐清的方向磕头,向家人忏悔。

    “我甚至想,如果死的那个人是我,我就不用吃那么多苦、伤害那么多人了。”这是徐某难忘的经历。

    不愿回忆痛苦往事

    逃亡途中,徐某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城市,其中在北京和上海待的时间最久。徐某在北京找到一份咨询策划类的工作,学会了做文案、搞培训等技能。2000年,他还洗白了身份,摇身一变成了东北人张某。

    2005年,已经娶妻生子的徐某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咨询策划公司,专门为外贸企业服务,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徐某已拥有3家企业,在上海置办了多处房产,平时有奔驰等豪车代步。徐某也十分谨慎,将自己的企业和资产全部转到妻子名下。

    虽然在外人眼中,他是成功的“张总”,在妻子和孩子眼中,他是有责任心的一家之主。然而内心深处“杀过人”的记忆,始终让他痛苦不已。“我不愿意见到自己的真名,回想那段往事,甚至不敢回家乡,不敢见乐清人。”徐某说,他曾上网看到自己的通缉令。那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让他夜不能寐。

    22年来,每到端午节,徐某还给死去的受害者烧纸钱祭祀。“我错了,真的错了,我很痛苦,请求你原谅我!”纸钱被烧成灰,火光将他的脸映得通红。一次,徐某怪异的行为被妻子发现了。妻子并不知道徐某是杀人犯,只知道他是孤儿。面对妻子的疑惑,徐某冷静地说:“我是烧给要好的朋友,他在这一天去世。”

    工作,是最好的麻醉药。徐某是工作狂,每天四处奔波忙于事业。“一个星期可以飞遍大半个中国开讲座。”事业的忙碌与成功,让他暂时忘记了那段往事。

    警方接力追逃22年

    徐某想忘记那段往事,但乐清警方没忘。案发后,乐清警方经过调查走访,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徐某。当年民警来到徐某住处时,发现他已经畏罪潜逃。

    从徐某潜逃的那天起,乐清警方就拉开了一场历时数年的追逃接力战,属地办案单位的领导换了好几茬,办案民警也因为岗位变动换了好几拨,追逃的线索几度中断,但办案民警始终没有放弃追捕徐某,每年都要到其曾住过的村庄、曾经去过的各个省市调查走访。

    有好几次,乐清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徐某曾出现在广西等地,可每次追逃民警赶到时都扑了个空。

    今年9月初,乐清警方通过侦查分析,发现徐某长期居住在上海。此时徐某早已不是毛头小子,而已步入不惑之年。追逃组民警马上赶到上海,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9月25日8时20分许,追逃民警在上海闸北区保德路发现正在送孩子上学的徐某。当时抓捕还有个小插曲,看着徐某和妻子一起送年幼的女儿上学,民警特地在旁等候,等徐某的女儿进了学校,他们才上前表明身份。徐某见到家乡的民警,当场崩溃,不知所措。徐某喊着要见妻子,要见孩子,要交代事情。

    上了警车后,徐某瘫倒在座位上。当场崩溃的还有徐某的妻子。这个一直蒙在鼓里的女人,得知真相后脑袋里一片空白。“我完了,不知道老婆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徐某喃喃自语。

    9月27日台风夜,徐某被押解回乐清。“22年的逃亡,比坐牢还苦,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当初我就应该去投案自首。”徐某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在看守所,徐某流下悔恨的泪水。

    程遥 摄

    链接

    为什么这三起命案逃犯过了这么久才落网?

    上述三起案件,并不是像甘肃白银案一样的“悬案”,这三起案件的主犯身份都是案件发生不久被警方侦查确认,其后民警立即实施抓捕,其余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但在上世纪90年代,路面视频监控还未全覆盖,嫌疑人全国联网追逃还未实施,流动人口的复杂性与户籍制度的不完善都给了狡猾的嫌疑人外出逃窜的机会,找到他们无疑是大海捞针。

    此外,在技术手段上分析,冒用身份是这3名命案逃犯掩饰前科劣迹、隐瞒真实身份,从而逃避打击的共同伎俩。

    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民警还在坚持抓捕?

    逃犯在暗,公安在明,这二十多年,乐清公安刑侦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每一个刑侦民警抓获命案积案逃犯的决心都是一样的,坚持“命案必破”“逃犯必追”,盯案不放、锲而不舍。

    特别是2011年 “清网行动 ”以来,乐清警方始终坚持对三名逃犯的亲属和重点关系人开展信息分析、布控与规劝等工作,对可疑线索紧盯不放查实见底,并采集了三人亲属的 DNA信息开展比对。随着公安标准化信息采集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指纹、 DNA、天网系统等信息数据库逐渐实现全国联网联查,强力挤压了违法犯罪分子逃避躲藏的空间,为抓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城事 00007 纵使天涯海角
也有天罗地网
2016-1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