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紫菜长得好 丰收背后有隐忧 ■张丁可 近日,一辆装载了500公斤头茬烘干紫菜的大货车,从清江镇富岩头村的乐清市富湾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运往广东。几天前,这位广东客商刚运走250公斤,他们感觉这里的紫菜品质不错,所以又购买了一批。从11月起,紫菜已全面进入收获季节。 天气晴好促丰收 2015年,乐清市紫菜养殖得到较大发展,一方面是因前年紫菜收益较好,另一方面由于紫菜的生长能有效降低水体氮磷,对净化乐清湾水质也起到较好的作用,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渔业政策上对连片50亩以上的紫菜养殖进扶持,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紫菜的热情,加大了资金投入。今年,养殖户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从去年的9户增加到现在的24户,全市紫菜养殖面积达到8000多亩,增加了一倍多。 今年9月以来,紫菜养殖开始,由于天气晴好,台风影响较少,紫菜的生长情况很好。乐清市富湾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典标说:“我们这个合作社去年刚刚成立,今年是第一次养殖,就碰上了这么好的天气。紫菜的生长最怕雨雾天气,雨水、雾气一多,紫菜就会烂根,今年的天气真的是太好了,紫菜长得很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的头茬烘干紫菜产量达到300多吨,比去年增长一倍多,价格也达到每公斤240元左右,基本上能收回35%的投资款。 面积太大生长慢 雁荡镇水产员章忠红说:“虽说紫菜养殖全面丰收,但是由于养殖面积过大,海水营养供应不足,造成紫菜生长放缓,去年头茬紫菜只生长了45天就收割了,今年却用了60天。就雁荡镇的海域来说,现在总共有19户紫菜养殖场,面积达到7000多亩,这样的面积已经太大了,大概养殖5000多亩是比较合理的。”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郑亦周也指出:“本来紫菜的养殖确实可以净化乐清湾水质,但是养殖面积太多后,净化功能反而会被弱化。个别养殖户还出现用药水清洗鲜紫菜,将处理后的药水直接倒入海里,重新污染了海水,这样的话就又与环保初衷背道而驰了。因此,从明年开始,将重新考虑对紫菜养殖业的补助,促使这个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产业链上下缺失 养殖户很多,养殖面积也很大,但是整个行业却没有形成产业链。 从上游来说,由于紫菜育苗场投资较大、资金回笼慢,又缺乏育苗技术,所有苗种依赖乐清以外的企业。 紫菜的存放有很大问题。鲜紫菜收成后只能存放3天左右,所以一定要烘干后才能存放。而乐清的烘干企业却很少,很多鲜紫菜收成后来不及烘干,只能烂在码头上。 紫菜的销售也有不小的问题,乐清的这些养殖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寻找到客商,基本没有什么议价权。今年销售形势不错,完全是由于其他地区产量少,温岭区域几乎绝收,福建产量也比往年少了很多。章忠红也指出,今年头茬紫菜卖得还可以,而第二茬的紫菜,价格应该会比往年低一些了,有资金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自己置办烘干设备,将紫菜烘干后存放起来,到明天春节期间再卖,价格就会比较好一些。 所以,乐清的紫菜养殖产业只占了产业链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是非常脆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