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1月23日,位于虹桥镇环城西路的龙坦卡口一带危旧房被顺利拆除。困扰虹桥16年之久的龙坦卡口问题终于尘埃落定。(11月24日《乐清日报》) 此次拆除的危房是龙坦村沙河段的一处宅院,建成有百年之久。2000年,虹桥镇启动环城西路建设,但拆迁遭遇波折。今年4月,龙坦卡口拆迁项目重启,沙河自然村102户村民有70%签署土地流转协议,后期因为部分村民思想不统一,该项工作又搁浅。 至10月,虹桥镇启动“大拆大整”,确定了以拆危促拆迁的思路。经鉴定,龙坦卡口房屋属D级危房,必须拆除。 几乎所有的拆迁遇阻,都可归结为补偿谈判失败所致。龙坦卡口的老旧房子,16年来无法拆除,最后还是政府借“大拆大整”之风,调整工作思路,以危房鉴定的方法,突破了拆迁缺口。 通过危房鉴定拆迁龙坦卡口的危旧房,操作起来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就有了依据。据我国的《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采取有效的解危措施,房屋所有人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 这从当事人角度确立了其责任。还有“因过失把危险房屋鉴定为非危险房屋,并在有效时限内发生事故;因拖延鉴定时间而发生事故的,鉴定机构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的条款,则是对职能部门进行了制约,懒政者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对被鉴定为整幢危险且无修缮价值、需立即拆除的房屋,可以整体拆除。龙坦卡口的危房为D级,也就符合“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的标准。因此,整体拆除是必须的。至于拆除之后的补偿问题,是另一个概念,应该采用乐清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来实施。 在拆迁补偿问题上,村民考虑自身的权益问题,合情合理也合法。维护自身财产权益,是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但维护个人权益也要放远目光,考虑综合因素。补偿固然有高低之分,而拆迁补偿拉锯战的结果,能否跑赢CPI,会否因“钉子户”的名声而增大精神压力,都需要权衡。持久的对抗,或可让对方屈服,也可能耗尽全家人的心力。一些抵抗拆迁的激烈做法,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传播效应,引爆舆情,但冷静分析一下,就可发现“财没到,人先死”的悲剧完全违背了生命至上原则。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既不是负责拆迁者所愿意看到的,也非被拆迁者愿意发生的。 回到谈判,才是博弈的根本。当然,在谈判过程中,也应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这点,乐清实行的“一赔N”政策,其实已经比较人性化了。乐清的安置房建设在近几年来也是异常高效。相比同类县市,乐清的房价维持在一个并不离谱的状态中,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有安置房建设跟得上普通居民需求,市场供需并无突出矛盾。房价的稳定对广大有刚需的老百姓来说终究是好事。 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造成了一些拆迁悲剧。社会在转型,诉求也在转型。被拆迁者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需要面对现实,综合分析情况;管理者也要讲明道理,尽好职责,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心比心,将个体的利益最大化。 导入危房鉴定 拆整有法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