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
3  4  
他签了首份
拆违协议书
远赴外乡重创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仙垟谢工业区
他签了首份
拆违协议书
2016-11-30

    ■记者 孔丽琴 文/摄

    在昨天的大荆镇铸造业拆除行动中,仙垟谢工业区是三大拆除重心之一。这里占地面积达70余亩的铸造业集聚群,将随着“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推进,退出历史舞台。

    据《大荆镇志》记载,大荆镇的铸造业起始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大荆片区多年来的支柱产业,想将其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为此,大荆镇仙垟谢工业区铸造业拆除行动工作组先后找到5家企业,劝说企业主签订《先拆协议书》,均被拒绝。

    大荆镇一位负责人告诉乐清日报记者,群众的观望,令大荆铸造业整治工作处于僵持状态。

    工作组找到第6家企业时,这家企业负责人同意了。这位企业主姓黄,是一名老党员。

    昨天一早,两台长臂挖掘机轰轰作响地挺进了位于仙垟谢工业区一家铸造厂时,附近厂区的工人方从睡梦中惊醒:“拆了?真的要拆了!”

    相对于工人们的慌张,企业主老黄显得颇为淡定。他递过车钥匙,邀请冻得瑟瑟发抖的拆迁组女同志到他车里取暖,自己则带着镇里来的拆迁工作人员进厂,协助大伙儿拉闸、清场、拉警戒线。

    隔壁铸造厂的老板娘闻讯赶来,找到他:“真的要拆了吗,我厂里的这些原材料可怎么办!”

    老黄似安慰,又似无奈地答道:“抓紧搬出来,想办法卖掉。这次真的要拆了。”老板娘恍然大悟,转身安排员工大搬迁。

    真的要拆了吗?这个问题,他也曾问过很多遍。

    早在去年,大荆镇冯村工业区开展铸造业拆除行动时,老黄就意识到这次铸造业改造将动真格,并向镇干部打探口风。在他的记忆里,近十年来政府对铸造业嚷“拆”,已不下三次,由于铸造业在大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此前的整治未能彻底。

    “拆、肯定拆!我们大荆镇必须转型发展。”大荆镇相关负责人斩钉截铁的回复,坚定了老黄搬离的决心。今年年初,他将厂房搬迁至安徽宁国,乐清的老厂房用于生产零部件。

    上月,我市启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作为落后产能集聚区,大荆镇铸造业成为此次行动的重中之重。

    身为党员的老黄紧急处理了厂房里的设备,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政府号召,腾空厂房,带头开拆。

    第一只螃蟹并不好吃。有企业主放出话来,谁第一个签了拆违协议书,就找谁的麻烦。

    重重压力下,老黄还是站了出来,并带领着几名企业主去外地找机会。他用党员干部的担当带头示范,又用生意人的精明为大家算明账:

    铸造业在乐清已没有生命力。这些年来,由于政府不支持,铸造企业无法获得标准厂房,且生产成本高昂。在违建厂房中,企业主不敢投入标准化生产设备,从而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如此恶性循环使铸造业发展更为落后。

    而安徽等地的工业区可为铸造业提供标准厂房,且为入驻企业提供诸多优惠政策。以他在安徽盘下的30亩标准厂房为例,每年在税收、水电费上便可比在乐清时节省数十万元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入驻标准化厂房后,企业敢在环保设备上加大投入,有助于铸造业向健康、循环方向发展。

    道理都懂,但真的直面离别,依旧难舍。昨天的拆迁现场,有工作人员问,投资数十万元的中频炉为什么不拆了卖掉。老黄无奈地说,如今在大荆大家对铸造业失去了信心,当年抢手的中频炉已难寻买家。他投资了150余万元的企业设备,最终只卖出了5万元。

    老黄只是大荆镇党员干部先锋中的一个缩影。在大荆镇党员群众的支持下,该镇的铸造业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着。

    博弈经年,尘埃落定。看着挖掘机的长臂将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企业一方一方地拆下,老黄站在寒风中迟迟不舍离开:“过去,我的员工们背井离乡来乐清发展。如今,年过半百的我要到他们的家乡去当‘老飘’了。”

    当天在现场指挥拆除工作的一名大荆镇工作人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大荆历史会记住这一刻,后人会感激你们的付出。”

    仙垟谢工业区

    他签了首份

    拆违协议书

    仙垟谢工业区铸造企业员工在清空企业设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 00003 他签了首份
拆违协议书
2016-11-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