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雕刻材料而得名的。黄杨木纹理细腻,质地坚韧,适于雕刻高档工艺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小朋友们看着工艺美术大师王笃芳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雕刻刀具,略微弯曲粗糙的食指握着刻刀,神情专注地在木头上雕刻。不禁让人感叹传统文化真的需要浇灌太多的时间和心血,深深感觉到这么美好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保护、延续和发扬。 《乐清湾城市周刊》和“乐报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新栏目“我为学校抢头条”,专为展现乐清校园风采和教学特色,本期的“头条新闻”是乐清市丹霞路小学三(2)班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之旅。 11月20日,同学们自由成组,兵分三路,开启对蓝夹缬、细纹刻纸、黄杨木雕三项非遗文化的探寻之旅。 你的学校有什么特色活动吗?快来抢占下期头条吧! 如何抢头条: 扫二维码,关注“乐报教育”微信公众号,输入:学校全名+学校特色活动+姓名+班级。 咨询电话:13777744577。 “一支竹竿,两把卷尺,三块定板,印出雕版印染活化石;一双巧手,两口老缸,三匹土布,染出兰花布上的昆曲。”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中国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古代婚嫁的必备之物。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朋友们通过蓝夹缬探寻活动,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了见识。蓝夹缬传承人陈松尧爷爷的坚持与守候,对技术精益求精,值得每位小朋友学习。 乐清细纹刻纸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将各种几何纹饰融入到创作中,细致入微的的线条具有疏密关系,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刀法精妙、挺拔有力,在技法上讲究线条纤细、均匀、明快、工而不腻、纤而不繁,纹饰图案如发丝,美观大方,玲珑剔透,堪称“中国一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进入古朴幽静的宅院,入步厅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细纹刻纸作品,其精致细腻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工艺美术大师周是一老师以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刻纸为例,讲解刻纸、剪纸细致而丰富的表现,生动亲和的讲述,让孩子们感觉刻纸就是在反映我们的生活。 孩子们发挥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小手动起来,魔鬼鱼、妈妈鱼、大肥鱼、变异鱼……纷纷出炉,学习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我为学校抢头条 丹霞路小学三(2)班的非遗文化之旅 3 2 1 “乐报教育”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