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浦桥 ■谢林豪 云浦桥,原名浦边桥,今称新桥。横跨乐清城内大河——东河(东溪、银溪)上,桥东接居仁巷,桥西为人民路。自桥南去东浦桥约230米,往北到港桥头(望莱桥)约270米。明《永乐清县志·桥梁》载:“浦边桥,在莱桥下。通白沙盐场。”清《光绪乐清县志·津梁》载:“云浦桥,即浦边桥。” 东河时发大水,不知多少次冲垮云浦桥,屡修屡圮,后来该桥新建后唤做“新桥”了。清《道光乐清县志·叙水》:“城内大河,即东溪,广十三丈,……经流又南出望莱桥,……分一支西流曰宝带河,……经流又南至大茅衕,分一支西流为运粮河,……经流又南出五洞门。……”志中无提及云浦桥。道光志在县城图及津梁中也没能记载云浦桥,说明道光年间云浦桥又让水毁无踪了。为此,在原桥上方十来米修建河埠,备上渡船以解两岸来往交通。现渡船巷、渡船儿头之名由此。“大茅”位今云浦桥西北端,原有一单间四板石梁桥,后在填塞运粮河时拆去消迹。运粮河成了今天的人民路。 1953年8月17日的5310号强台风登陆乐清,引发洪水冲垮了五洞门,而后将五洞门的桥梁、柱运来建造云浦桥。现云浦桥东间的南面水里尚留五根残柱。原云浦桥端正横架东河上,其东对居仁巷;当时为了摆正桥身,西桥首选址在运粮河口往南近廿米为桥墩,即今桥西端南偏数米处,如今原墩基可辨。 1975年,大水又毁云浦桥,为此搭了便桥暂作通行。县政府拨款8万元人民币,于1983年修建钢混拱桥,其不能承载汽车。桥长26米,宽7米,跨径24米。现桥下两端仍存前桥墩基。 为适应交通形势发展,乐成镇政府拨款80万元余,在1998年底开工,将前云浦桥拆去改建今桥,1999年“五一”节后数日竣工。大桥落成,雄成壮观!时值人民路已建,故将今桥设计成向北偏斜横架,与人民路对直相接。 乐清市人民政府(原县府)坐落云浦桥西北侧。解放前后,大茅的小石桥北有刘博远与徐宏贵的一座三间屋。县学巷位桥西北岸,西南岸为云鲤路,沿路南去50米余是“榕树下”。刘、施姓的园地处桥西南首,后来成了乐成搬运站。云浦路东岸是浦边,今拓展成为云浦路。居仁巷口南首系朱氏宗祠,解放前由周达夫及张瑶开办了碾米厂,后来为糖饼作坊,又办过旅社,现址是“雁荡药房”。桥东北以前是周姓祠堂,解放后曾为县轮船公司造船二场,而今此处建了宿舍。云浦桥的桥边唯有一个河埠,位桥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