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坚冲刺 迎接文明考核 杨岙村新落成的文化礼堂即将投入使用。与其他的礼堂不同,新礼堂外围墙面上的装扮别出心裁,引来村民驻足观看。这是村里邀请温州大学学生作的“孝文化”主题墙绘。 杨岙村的文化礼堂集村行政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一体。大楼二楼为一室一厅一厨房,专门供老人休闲娱乐,可容纳50多人。“文化礼堂的建设之初提出了‘精神家园’的基本定位,让村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村支书张安山说,“为了让文化礼堂实现建、管、用一体化,村两委和老协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保证今后文化礼堂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供良好的平台。” 日前,盐盆街道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动员会,联村干部、驻村干部,相关站所,各村支书,主任、妇女主任等参加会议。 会上传达了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动员会的会议精神和内容。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各村根据静态、动态、重点区域等查漏补缺,抓实抓好各项要求。 根据街道制定的迎接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工作安排表,会议细分倒排时间表、人员责任表、分组安排表、重点区域安排表、相关科室工作任务表5张表格,逐一强调,要求严格对照测评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强对标达标,全力攻坚冲刺,确保全面完成迎检各项任务。 街道负责人在文明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再作部署,要求各村思想高度重视,深化落实。全街道上下要进入决战决胜状态,直面短板问题不足,加大精准对标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 11月13日,虽然是周末,盐盆街道随处可见头戴小红帽、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打扫村楼办公楼的、清理街道垃圾死角的、铲除“牛皮癣”的,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吴岙村、樟北村、东山村等各村的妇代会也纷纷开展巾帼卫生整治行动。 山根村是盐盆街道最小的一个村庄,这次卫生整治活动中,大半村民都参与其中,纷纷把自家周边的地块清理干净。 村支书王金义说,村民平时就很注重村里的环境卫生,下过雨路面有泥巴时,他们就会接上水管冲洗。这天傍晚,山根公园里还有两位老人俯身拔杂草。“我们义务干了十来年了,清理这里的杂草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大家都自觉地注意卫生,村容村貌才会舒适。”村民林芬兰说,“年轻人有年轻人要忙的事,我们老人能多帮一些忙心里开心。” ■记者 李张侃 文/摄 盐盆街道创建乐清市文明街道即将迎来考核,为了做好冲刺工作,同时配合乐清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街道上上下下全面行动起来,自信迎考。 多样展板融入生活 这几日,在柏树巷村的街头巷尾,常能看到村支书王福光拿着胶水和工作人员一块儿贴公益广告。“这个展板既美观又有宣教意义,我们贴的时候,就有村民看。”他说。“来我们这边也贴一个吧,这里来往的村民多。”老年活动中心门口的王大叔对工作人员说。 据悉,为了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街道先后共制作了800个公益宣传展板供各村张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孝道文化、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和形象化的表达,使正能量的宣传遍布在街道每个角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之中。 文化礼堂推动精神养老 卫生管理趋于常态化 “大拆大整”的全面进行让街道拆旧建新,提升环境格局。这几天,山根村里原本一条狭小的村路大变样。“这一带原本是些破旧的老房子,有的出租给小作坊,有的用来村放农具。那时候规划不系统,老房子让这条路成了断头路。”王金义说。此次“大拆大整”,将这处200多米的违建群拆除,并进行道路拓宽、断头路复通,村民们十分配合。 截至10月底,全街道已拆除违章建筑346宗,拆除违章厂房7家,面积共计43270平方米,拆违工作一直处于全市前列。街道坚持“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强化拆后利用,复耕、绿化拆后利用率达90%。与此同时,根据10月份乐清市开展“大拆大整”专项行动文件精神,无违建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配合驻村干部集中开展危旧房排查,按照“拆违先拆危”原则,再确定一批拆除名单。街道负责人表示,盐盆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严格整改,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杜绝违法建筑死灰复燃,确保违建“零增长”。 动员会议 促进文明创建 全面推进 “大拆大整” 大学生作墙绘。 志愿者清除“牛皮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