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价上涨 打击还是引导? 11月13日中新网消息:国家发改委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民生热点话题。谈及近期大蒜价格的快速上涨,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指出,此轮大蒜价格过快上涨,主要原因是今年大蒜产量的降低。为此,发改委已于近期部署在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大蒜主产区开展大蒜价格巡查,摸底调查大蒜冷库出库、批发等环节,及时查处串通、哄抬等价格违法行为。 大蒜是一个非常小的农产品种,并非生活必需品,即便价格涨到天上,对居民生活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至多不吃,或用其它调味品替代。大蒜价格波动剧烈,跟产地集中、天气恶劣、市场容量小、价格弹性大、适合囤货等因素相关。由于大蒜周期性明显,容易吸引投机资金炒作,各路资金快进快出,形成所谓的“炒蒜大军”。 投机具备价格发现、引导市场的功能,不能一概否认其价值,应理性看待其对市场调整的促进作用。而且,投机资金要承担巨大风险,一旦押错行情,就可能血本无归。如果发改委认为“炒蒜大军”干扰市场,就出手予以打压,导致资金被迫撤离,反会误导扭曲市场,延误大蒜市场的自主调整。何况,大蒜市场本就狭小,市场变化又快,政府行政干预决策执行迟缓,往往会滞后于市场变化。 发改委应尊重市场,理性认识大蒜市场的周期性,不要将价格波动全部归咎于投机资金,动辄用落后的计划经济手段,管制灵活多变的市场,乃是思想退步的体现。 ——@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