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特刊
3  4  
担当就是责任 担当才有作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担当就是责任 担当才有作为
——乐清第十七个记者节座谈会发言摘要
2016-11-09

    担当就是责任 担当才有作为

    ——乐清第十七个记者节座谈会发言摘要

    乐清日报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金龙江

    拥抱变革 负重前行

    今年以来,乐清日报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准确传达党的声音。以深度改版为抓手,创新媒体融合播报模式,强力推进融合发展。

    我们拥抱变化,新闻操作正朝着一次生产、多次生成、N次传播的方向迈进,努力实现宣传全覆盖、传播全方位、效力全辐射。我们以乐清日报为核心,形成了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乐清城市网、今日柳市、乐清湾城市周刊、文化周刊在内的“一报两网三刊”,及中国乐清网微信、乐报视频、乐清+APP等“三微一端”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了新闻立体化,用户全面化,在舆论引领和信息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纸媒”到“指媒”,从当初的数万读者,到现在的530多万用户,我们在转型中发展,在融合中提升。

    在媒体融合和形态多元的时代,我们继续负重前行,适应新常态,再创新业绩,我认为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担当: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主平台、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功能,需要我们有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需要我们有担当;当战士不当绅士,更需要我们有担当。担当就是责任,担当才有作为。今天的报纸,我们做了《在新闻的前沿 在新闻的背后》一个版,登了6位普通记者的平常事迹,虽然平凡,但很温暖。其实,还有更多人的更多事都很令人感动。不管前路多艰,他们依然为梦想挥洒青春和汗水。这,就是媒体人的担当!

    融合:11月6日,浙报集团召开动员会,打响核心圈三端融合的发令枪,三端媒体全面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在媒体融合的新浪潮中,我们要抢抓机遇,全力打造“新闻+服务”综合平台,强力推进融合发展。

    变革:除了纸媒外,乐报当前立足互联网、文化综合体等主战场,事业产业齐头并进,这就要求我们从观念、技术、模式等方面开展全方面的创新,拥抱变化,革故鼎新,争先创优。

    7日,习总书记对新闻记者提出4点希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技术进步,带来理念、方法、思维的不断创新,而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匠心和良知。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有理想、有担当、有风骨、有情怀的媒体人,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乐清日报时政要闻部负责人

    张全

    借新媒体做大做强时政报道

    就在我们这个座谈会举行的同时,乐清日报全媒体正准备对中国里约奥运代表团拳击选手胡谦逊的婚礼进行4G网络直播,这是前所未有的。

    时政新闻报道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容易给人以刻板、高冷、生硬的感觉。传统媒体时政新闻如何与新媒体相互交融,形成新的传播格局,无疑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今年,乐清日报进行了机制体制改革和版面创新改革,建立了全媒体矩阵,真正走上了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对时政新闻操作者而言,首先要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时效和渠道,发挥官方发布权威优势。

    今年乐清两会,乐清日报全媒体矩阵对两会开幕式进行了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5天刊出17个专版,《两会观察》《两会走笔》栏目连续刊发,深度报道和评论两翼齐飞。两会结束后统计,乐清日报全媒体报道阅读总量突破300万次,其中浙江新闻客户端“向两会报告”栏目的点击量近50万次。

    其次,作为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产品,时政新闻应积极主动地借助新媒体手法,转型成为符合当前环境下市场需求的新闻产品。作为最重要的资讯,时政报道改革的一小步,胜过一般新闻的十大步。

    比如本报今年的“客历十二五”、“我和乐清的五年之约”系列报道,都是从个人视角切入,将个体命运融入乐清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将严肃抽象的五年规划题材演绎得可感、可亲、可读。

    最后想说的是,拥有垄断性地位的传统媒体,也要主动介入重大活动并发声。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比学树活动、防台防汛、奥运选手见面等活动十多次直播,拓宽了媒体传播途径,实现版网联动,进一步提升了媒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乐清日报资讯采编部记者(乐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

    张孟涛

    记者的立场始终挺在前面

    来报社做记者之前,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你有新闻理想吗?李大钊先生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种境界,我想我还没有,后来思考了许久,也看了一些新闻专业的书,就踏上记者岗位了。

    去年在杭州参加培训,授课老师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说一个优秀记者,必然是一个“有情怀的记者、腿上沾满泥巴的记者、有追求有信念的记者”。

    记者就是一个阅人无数的工作啊。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写满了人生经历。每天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事,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从新闻当事人身上,我们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

    2014年“五水共治”我写过一个稿子。这稿子题目叫《白玉豆腐搬家记》。白玉豆腐厂之前是我们乐清的农业龙头企业,占据了乐清一半以上的豆腐市场份额,但厂区污染到乐清的备用饮用水源——十八玍水库。他们厂之前花十几万造了环保设施,但是不达标,环保部门就让他搬。老板说起搬迁都是眼泛泪光的。当时我也很同情老板的遭遇,在写稿的时候也把这些情况写进去了。交稿子的时候也和编辑说了这一情况。

    编辑是我们报社很资深的一个前辈,当时她听完后就和我说了一句:“小张,你身为一个记者,要有自己的立场啊。现在全市都在‘五水共治’。他污染了水源,就要搬迁。并不能因为他现在处境困难而改变搬迁方案,你要明白报道的重点在哪里。”

    这话对我影响很深,我想说身为党报记者,立场永远是第一重要。

    乐清电视台时政新闻记者(乐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

    陈小舒

    以竹子精神向上生长

    王国维把艺术创作概括为三种境界,如果把我在电视台工作的7年时间进行划分的话,2009年到2010年,我青春、青涩,充满迷茫,当我第一次跨进乐清广电大楼时,我没想过这里将是我工作的地方;当我第一次站在镜头前,我无法掩饰自己的慌张和生硬;当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主题报道时,我不知道这样的镜头会传播到多远。但是那个时候,我用竹子的精神鼓励自己: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因为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已经让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

    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我想,这也是记者的精神。所以在2011年到2016年的5年,是我在电视台接受最艰苦的锤炼和锻造自己独立精神的5年。2011年,我第一次参与台风报道时,在比预想更加可怕的天灾面前,是执着和独立的精神让我没有噤若寒蝉;2012年,当我第一次拿到省级新闻奖时,我知道只有砥砺前行,才有希望看到金黄色的麦田;之后3年,我始终默默地坚持采访-写稿-改稿的循环,千百篇稿子在我手中流淌而出。我知道,我正慢慢变得更加独立和强大。

    很有幸,我是乐清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树起了标杆。

    今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用我们的话筒和镜头去体现乐清发展的美景。

    乐清市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电视节目中心主任(总监)

    周士浩

    做好“新闻+服务”

    我们所在的乐清广电,是乐清地方的主流媒体,是乐清人民信任和关注的舆论阵地。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广播实现日播节目19小时,电视大小自办栏目增加到20多个,电视新闻、生活频道节目带的推出,地方媒体的本土性、服务性、贴地性特色日益明显,尤其是乐清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的拓展推广、快速发布,使媒体传播力得到更大提升。

    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壮大,全国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县级媒体,生存出现很大危机。但我们在实践中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社会价值仍然得到最大体现。从电视而言,首先,县级媒体贴地性强,县级台新闻有很多忠实的观众,《乐清新闻》、《陈佳讲新闻》《乐视会客厅》等新闻栏目深受乐清市民关注就是事实。其次,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客厅电视的流失群体是中青年,但他们吸收信息的需求没有变。因为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市民最感兴趣的仍然是和自己有关联的本土信息。所谓的新媒体、自媒体,尽管有吸引人的作品,但是,公信力不强,生产力量有限,难以形成气候。传统媒体,因为有着庞大的有一定经验的生产队伍,每天生产出大量的作品,这是新媒体、自媒体无法超越的。因此,当前我们要强调 “内容为王、渠道是金”,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不断开拓创新,拓展媒体影响力。

    这几年,乐清广播电视台在逆境中不断成长,除了在大力保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日常宣传报道工作以外,近几年节目创优总量一直保持温州地区县级台领先地位,外宣方面新闻协作广播多年领军全省,已经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一,电视连续4年保持全省一等奖,大量重要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媒体播出,很好地宣传了乐清。在经济创收方面,广播8年翻了十多番,电视近4年每年增长6%,今年也将有望实现预定目标。所有的进步,都取决于我们有着具有可靠的、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新闻工作者队伍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就是强调“新闻+服务”,实现让党委、政府满意,让市民群众满意,让社会市场满意。

    乐清电视台《陈佳讲新闻》栏目制片人

    黄陈佳

    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

    作为一名记者,实践告诉我,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我们的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走基层,离不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

    在采访的日子里,有勤奋朴实的村民拉着我,给我讲述村里不断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事;在这里,有农民大哥为我捧起香甜的西瓜,要我分享他的种植要领;也有多年住在危房里,生计艰难的大姐,将我当做亲人一样,向我求助;也有热心居民反映路灯问题,和我们一起跑部门解决……

    持续不断的新闻行动,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同时也扩大了栏目和主持人的社会影响力。截止到10月底,乐清电视台公益联盟共开展大小活动50余次。这些活动不仅提升电视台公益联盟和《陈佳讲新闻》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而且也使志愿者更好地践行了“志愿精神”。

    今年,乐清广电市民监督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共开展监督活动30多次。重点开展“五市六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大拆大整”等社会监督活动,我们多次赴相关乡镇街道进行公开的工作监督。广电市民监督团还结合“两学一做”,重点监督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向问题叫板,为群众解愁。

    新闻工作者应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采访对象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接上地气,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的新闻报道才更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乐清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乐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

    黄墨雨

    采写内外宣成了一种乐趣

    我们电台新闻部采编一共6人,除了负责本地新闻的编辑外,重点还有内外宣的采写。虽然人少工作任务重,但我们6人的配合非常默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办公室讨论今天可以做些什么?除了坐班编辑走不开外,其他人都会主动去采访。因为氛围好,大家上班工作、编辑采访就都成了一种乐趣。

    为了2016年能够再度蝉联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协作县级广播特等奖,实现“三连冠”,我们办公室的6个人可谓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我们每天集中全力搜罗本地新闻,从中挑选典型素材第一时间去采访,并在当天下午3点前出稿,及时上送温州台、浙江台和中央台。不仅如此,每个周末大家都会自觉地加班加点做采访,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上送的机会。对于中央台,我们继续以人物报道作为重点突破口,结合群众路线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各条战线上的人物典型,如采写的《打黑刑警郑建慧》、《“创业之星”聂丁伟》、《革命山老区的孩子王:陈赛燕》、《乐清娃娃鱼养殖第一人周建兵》、《“爱心话聊队”发起人施仁芬》等人物典型,都相继在中国之声播出,这些报道被国家声音档案永久收藏。这两年,我们电台每年被中央台录用人物报道都在五六十篇。

    中央台的《难忘的中国之声》栏目,我们已经积极参与了5年。中央台每推出一个系列,我们就会分头行事。如今年9月份播出的《出彩90后》系列,为了准备这部分内容,我们几乎跑遍了乐清的每个角落,到处打听典型的人物素材,深入挖掘采访对象身上的闪光点。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最终10多位90后人物报道被中央相继录用。

    乐清日报社媒体融合部技术主管(乐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

    黄向善

    坚持不懈向受众奉献新闻

    2010年我加入乐清日报社,参与打造出中国乐清网。2012年,我开发了乐清网络问效平台。我老家在清江镇邺岙村,村里人每次去乐清或虹桥,都要经过亨乾口,这个路口几十年发生过大大小小很多次交通事故,原因是这里没有红绿灯更没有摄像头。后来我在网络问效平台上反馈了这件事,结果2014年这里就装上了红绿灯。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个工作感到非常的自豪。

    2012年以后的几年里,我陆续负责开发了许多乡镇网站、平台系统和各种活动项目,大大小小的项目不计其数。我深有感触: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只负责开发网站的技术人员,更是一名新媒体工作人员。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兴媒体互联网,虽然传播媒介在不断地变化,但我相信把真实的内容、健康的内容反馈给受众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像E点爱捐赠平台,上线到现在还只有一年左右,但给乐清群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爱心守护。曾有一个捐赠活动吸引了我,标题为:《为救老伴,她全身烧伤面积95%》,说的是石帆街道河淇村一间民房发生煤气爆炸,村民刘明秀冲进火场救老伴陆友楠,自己全身烧伤面积达95%。内容一上线,当天就获得超过10万以上的爱心捐款。

    2015年、2016年这两年下来,我手上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但我会坚持不懈地把新闻奉献给我们的每一位受众。  本版摄影:记者 刘言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特刊 00003 担当就是责任 担当才有作为 2016-1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