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告别“四无” 转型升级
公路晒谷:
应疏堵结合
治标治本
摄像头下的
意见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路晒谷:
应疏堵结合
治标治本
2016-11-07

    公路晒谷:

    应疏堵结合

    治标治本

    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更为细致周到,重视农民方方面面的需求,不仅保留晒场,还将其建设得更好,同时在丰收时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为农民开辟一些临时晒场,让农民有合适的地方晒粮,或是加强引导,让农民用上各种粮食脱水设备,相信在公路上晒粮现象会大幅减少。

    ■朱慧松

    眼下正值秋收晾晒稻谷的时节,村民将刚收割上来的稻谷晾晒在国道、重要交通支线、农村道路边,影响了来往车辆通行和自身安全,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近段时间,挤占公路晾晒稻谷现象在乐清各地时有发生。(11月2日《乐清日报》)

    公路是供行人、车辆通行的,理应确保其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发生。可如今好端端的公路上冒出大片粮食,车道大幅“缩水”,不仅影响道路畅通,还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在一些地方,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胜枚举。而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每到丰收季,很多乡镇的临村公路都俨然成了“晒粮场”。

    农民这么做违反了交通法规,肯定是不对的,对于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他们不会不清楚,再说了,公路上车来车往的,灰尘也大,在上面干活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同时也影响粮食质量,谁愿意这么做呢?可农民又有别的办法吗?过去村里一般都有大晒场,可随着农村发展,这些晒场往往被“开发”了,而房前屋后乃至房顶就巴掌大点地,晒不了多少粮。总不能把粮食搬到城里的广场上晾晒吧,农民就只有无奈地把公路当晒场了。

    对此,若是职能部门仅仅批评农民做得不对,或是采取整治行动,清理公路上的粮食,只能治标,问题容易反弹。

    让每个种粮户都拥有烘干设备是不现实的,而如今农村传统的晒谷场在渐渐萎缩,或挪作他用,因此,重新因地制宜建设村级统一的晾晒场已十分必要;有条件的村可建多功能场地,一场多用,平时可以用作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农忙时作晒谷场用。还可以动员学校、企业、机关将空闲场地临时让出来,供当地农民晾晒粮食。有关方面要从源头抓起,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更为细致周到,为农民开辟一些临时晒场,让农民有合适的地方晒粮,或是加强引导,相信在公路上晒粮现象会大幅减少。

    类似事情还有不少,如一些农民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埋下了火灾隐患,还影响司机视线,危害确实很多。可农民之所以焚烧秸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办法处理。因此仅仅禁烧是不够的,若是有关方面能引导农民科学利用秸秆,这一顽疾就能迎刃而解了。 (作者为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公路晒谷:
应疏堵结合
治标治本
2016-1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