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大妈手真巧 两小时能包六七百个饺子 ■记者 杨海虹 文/摄 你爱吃饺子吗?你吃过韭菜芹菜猪肉馅的饺子吗?家住市区公安东路的陈大妈今年70岁了,但包起饺子来,那灵巧劲连年轻人都比不上。 因为家人爱吃饺子,近二十年来,陈大妈几乎每个月都会“兴师动众”一两次。两个月前,儿子搬新房,为招待前来的客人,和女儿仅用一天时间包了1500个饺子。而这道主食在餐桌上完胜其他菜肴,煎饺一上桌没几分钟,盘子就见底了。 独家配方秘笈 1公斤韭菜、1公斤荸荠、1.5公斤芹菜、 4公斤猪肉、 5公斤饺子皮。这是陈大妈包饺子时采用的5样主材料,也是其独家配方。 “韭菜的口感软嫩香甜,芹菜和荸荠则清脆爽口,三种材料加在一起,虽然别具香味,但并不相冲,加入芹菜和荸荠后,不容易腻,我家人和亲朋就很喜欢吃这种饺子。”陈大妈介绍,这种搭配是她多年来摸索出来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大妈一家都在哈尔滨做生意,她包饺子的这门手艺就是在那里学起的。 “当时在哈尔滨经商的老乡以年轻人居多,会下厨烧菜的人很少,每次聚会打麻将,他们都会喊上我,不过我的任务就是给他们包饺子吃。”陈大妈笑说,东北人爱吃水饺,逢年过节家人聚会时都喜欢包饺子吃,寓意全家团圆幸福。在当地每次聚会或闲来无事时,她就会为家人或老乡们煮上满满一锅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而陈大妈包饺子的独家配方,是从哈尔滨回乐清后摸索出来的。“饺子好不好吃,最主要是馅料,因为家人对芹菜和韭菜肉馅的饺子都比较喜欢,有一次我就试着将两种材料搭配一起做,结果家人吃后评价高,说是比原来单种材料好吃多了。”陈大妈说,自那后,她开始在馅料里加入别的材料来改善口感。一次无意中,她在饺子馅里放了荸荠,觉得口感更加爽脆,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提前一天晾晒 陈大妈包的饺子好吃,子女及亲朋都喜欢,所以她每次都包很多。一般一公斤饺子皮能包120-140个饺子,5公斤饺子皮能包六七百个,她都是一口气包好,然后分袋装起来,送去给子女及亲戚朋友。不过陈大妈包饺子有个习惯,就是提前一天开始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了让馅料少出水。 10月25日一大早,陈大妈就去菜市场买了芹菜和韭菜,她选了1.5公斤鲜嫩芹菜和1公斤本地韭菜,回家后将芹菜和韭菜洗净,放到阳台上晾晒。“韭菜晾晒的时间可以短些,主要还是芹菜水分较多,所以白天晾晒好,晚上开始切成末。”陈大妈说,如果饺子的馅料出水多,饺子就不好包,而且吃起来口感软塌塌的,不紧实。 每次包饺子,她很注重控制馅料出水,像芹菜晾晒切末后,还要通过纱布将水分拧挤出来。此外,猪肉洗净剁碎后也容易出水,她的做法是用一块小方巾反复贴在肉末上,让肉上的水分一点点渗透到纱布里,从而达到除水的效果。 这样处理饺子不粘皮 昨日一大早,陈大妈又去菜场买来了新鲜的猪肉、荸荠和饺子皮。将所有馅料都切好,放入大盆子里拌,然后添加适量的色拉油、香菇调味精、盐等调味品,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包饺子了。她将饺子皮放入左手掌,右手用筷子夹馅,右手用一个手指蘸一点水在饺子皮周围抹一圈,将饺子皮对折,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捏一下饺子皮,一个饺子就做好了。陈大妈包饺子动作娴熟连贯,不到两个小时,600多个饺子就包好了。 “有些人喜欢将水饺煮起来吃,不过我家人还是喜欢吃煎饺。”陈大妈笑说,因为家人的喜好,每次饺子包好后,取适量的饺子放锅里先蒸十来分钟,然后在平底锅里倒少许色拉油,将蒸好的饺子一个个摆在锅里,等饺子的两面和底部煎成金黄色后,就可以取出吃了。 为了不让做好的饺子粘在一块,陈大妈的窍门是将做好的饺子一个个整齐地摆在大餐盘里,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冷冻好后在放入保鲜袋里,一袋袋装好,大部分送人后,剩下的一部分继续放冰箱,以便随时拿出来吃。 民间炒手名片 炒手:陈贤萍 厨龄:50余年 擅长的菜:煎饺 如果您有祖传烹饪绝技,或者您有自创独门小菜,现在都可以一展身手。只要您擅长烹饪,不论菜系,不论中餐西餐,不论大餐或是小菜,不论性别,不论年龄,只要您敢秀,就请拨打乐清日报新闻热线61116222或关注中国乐清网微信公众号(yq3535)并留言,向我们推荐自己或身边的烹饪达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