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文化周刊
3  4  
“蝴蝶”振翅《我,哈姆雷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6年10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蝴蝶”振翅《我,哈姆雷特》
乐清女孩叶思阳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奏响蝶式筝
2016-10-21

    “蝴蝶”振翅《我,哈姆雷特》

    乐清女孩叶思阳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奏响蝶式筝

    ■记者 郑露露

    10月13日-16日,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一台糅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文学艺术精髓的昆剧《我,哈姆雷特》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连演4天,吸引了国内外业界和观众的关注,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欣赏古老艺术的全新体验。

    在演出现场,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通过昆曲的格律和用词演绎,并衔接长篇的英文念白,令不少来自英语国家的观众拍手叫绝。除了舞台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军的表演令人赞叹外,《我,哈姆雷特》的乐队也令人啧啧称奇。乐清女孩叶思阳在其中奏响蝶式筝,这把外形酷似蝴蝶、音色却浑厚饱满的“奇兵乐器”,让观众大开眼界。

    “会说英语”的昆剧

    今年是“戏剧巨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也延伸至正在举行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我,哈姆雷特》被专家概括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更被观众认为是“会说英语”的昆剧。

    这部剧由一名中国昆曲艺术家担纲全场,首次运用汤显祖笔下的曲牌和台词,演绎了西方的哈姆雷特故事,在开场和结尾处,舞台上的“哈姆雷特”还多次使用了中英文双语念白。这对于历史悠久的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昆曲艺术而言,都是一次跨文化融合的大胆尝试。尽管使用了“后现代”的解构和重塑手法,但《我,哈姆雷特》依然将王子复仇的故事阐述圆满。

    舞台中央的主道具继承了中国戏曲传统,仅一桌二椅,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军一人担纲。通过高速而精细化的“抢妆”,张军在舞台上独自演出80分钟,一人“串演”生、旦、净、丑4个行当,塑造了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父亡魂”、掘墓人4个角色。

    《我,哈姆雷特》导演李小平介绍,讲一个完整的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不是第一目的,团队更希望体现中西文化的对话,实践从作品内涵到表现形式的冲撞与交融,才是真正意图。编剧罗周介绍,具体的创作过程可以概括为“揉碎”莎士比亚原著,用汤显祖的传世语汇为这部名剧编写“东方版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创作团队还集结了作曲家金复载、昆曲非遗传承人顾兆琳等“大师级”人物,为音乐和曲牌定谱。乐队中则需要打击乐、大提琴、笛、箫,以及相当于钢琴作用的蝶式筝。

    响彻全场的蝶式筝

    大概一个月多月前,《我,哈姆雷特》的作曲家金复载先生,找到叶思阳的导师祁瑶,询问其得意弟子中有没有会弹奏蝶式筝的。“有啊,我有个学生会弹,很优秀,是中国政府奖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最高奖的获得者。”祁瑶老师的一番话,让金复载很激动,立即与叶思阳碰面。

    为何金复载听到有人会弹奏蝶式筝会如此高兴?这得先说说蝶式筝的特点。叶思阳介绍,古筝是中国传统的民乐器,也是她的主修乐器,筝分为左右两部分,只有右边是用来弹奏的,左边则用于按弦,变幻出各种声音来。《我,哈姆雷特》这部昆剧是由西方剧本改编而来,配乐也更加接近西洋乐,主音筝的作用相当于钢琴,但是钢琴是十二平均律,它的音域更宽广,单单使用古筝来弹奏,音效单薄达不到效果不说,演奏者也会比较吃力。

    “这个曲子要转五个调,如果我们尝试用古筝来弹奏,可能需要搬五架古筝到现场,才能满足需求。”叶思阳说,但是蝶式筝就完全不一样了,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还装有弦钩,以改变某些定弦音的音高。可以模仿钢琴的十二平均律,所有的音都可以弹奏。此外,相对古筝来说,蝶式筝的音域更宽广,发出的声音浑厚饱满,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弥补了古筝的缺点。

    蝶式筝是由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何宝泉设计研制的,是目前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它于1980年通过文化部科技局鉴定,198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科技成果二等奖。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蝶式筝的普及远不如古筝,“据我所知,全国现在可以弹奏蝶式筝的人并不多。”叶思阳称,蝶式筝演奏家的稀缺,让她得到了这次宝贵的演出机会。

    从9月中旬开始,叶思阳就开始进入剧组排练,每天大约6小时。进入10月,演出倒计时开始,天亮她就要赶到剧组与演员们合练,结束时,窗外总已是暮色沉沉。这对叶思阳的体力和精神也是种考验,不过对于经历过各种大赛、演出的她来说,这些都能够轻松应付。

    “演出结束后,也有不少人向我打听这种特别的乐器,我感到很高兴。”叶思阳说,希望蝶式筝未来能够慢慢得到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它的别致,不过全方位的普及不仅仅要有人愿意学,愿意去传承这种乐器,也需要作曲家创作出更多适合蝶式筝演奏的乐曲,以及这个行业对它更多的关注。

    无限可能的叶思阳

    叶思阳是乐清市乐成街道人,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华传统乐会会员。曾师从武汉音乐学院古筝教育家高雁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李萌教授,现跟随上海音乐学院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祁瑶副教授继续深造。

    她自5岁习筝至今获得诸多骄人成绩,2011年荣获“国际第二届器乐大赛”青年组银奖,2012年荣获中国政府奖文化部“文华奖”最高奖、“首届中日韩国际古筝大赛”青年专业组一等奖;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2014年荣获“中国新人新曲”大赛古筝专项,青年专业组银奖。作为优秀的古筝演奏家(独奏及室内乐重奏),她曾多次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出访德国、以色列、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正好是我硕士毕业,也开了几场硕士毕业音乐会。”作为新时代的筝坛新秀,叶思阳的表现可谓亮眼。除了古筝上的造诣,叶思阳擅长蝶式筝、钢丝筝等乐器,并出了自己的“筝”独奏专辑《望归辞》,收录了由她弹奏的古筝、蝶式筝、钢丝筝曲目。

    说起学习蝶式筝的经历,叶思阳给出了两个字:适合。“我学习蝶式筝的时间并不长,是从2015年开始的,但弹奏蝶式筝的两个优势条件我均具备,因此上手特别快。”叶思阳介绍,因她在古筝上的造诣以及学钢琴、竖琴的经历,她在学习蝶式筝时事半功倍。

    10月16日,《我,哈姆雷特》首演的最后一场落下帷幕,蝶式筝的发明人古筝泰斗何宝泉(已逝世)的夫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文妍也来到了演出现场。整场演出结束后,她非常激动地说,叶思阳在《我,哈姆雷特》中的精彩演奏,奠定了蝶式筝的历史地位。这句超高的评价,在叶思阳心中久久回荡。

    10月17日,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李明表示,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我,哈姆雷特》这部戏已收到美国、英国、韩国等5家海外演出机构邀约,接下去会进行全球巡演。叶思阳也会带着她的蝶式筝,走向更大的舞台,展示给国外友人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除了国外的演出,叶思阳还将在11月于湖州举行的南太湖首届国际音乐节中担任评委,同期还将推出自己的专场音乐会。多重身份的来临,也让叶思阳的音乐之路更添无限可能,就如同曾有作曲家这样评价:她是一位充满了无限激情的青年古筝演奏家。

    叶思阳在弹奏蝶式筝。

    《我,哈姆雷特》剧照。

    主创人员谢幕。

    《我,哈姆雷特》剧照。

    扫二维码

    可听叶思阳演奏的蝶式筝曲目《天鹅》

    本版图片由叶思阳提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 00004 “蝴蝶”振翅《我,哈姆雷特》 2016-1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