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8时许,方斗岩村河边发生了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意外事故。郑虎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调解纠纷。经过沟通协商,该案件以肇事方一次性赔偿41万元而告终。双方签下调解协议,此时距离事故发生,还不到24小时。 “这样的案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协调好,是很少见的。”柳市镇司法分局工作人员说。 当年是郑虎上任的第二年。2013年,郑虎被村民选为方斗岩村民委员会委员,分管人民调解工作。 抱着为邻里解决纠纷的心愿上岗,他却遇到了不少实际中的困难。“农村调解工作,是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道防线,繁琐而且吃力不讨好。”郑虎说,做到“一碗水端平”,使调解双方都满意,是相当难的事情。产生矛盾的双方,往往会进行拉锯式争吵,不及时调解,矛盾很容易激化,继而出现上访、信访等,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 “郑虎为了村里的调解工作做了大量苦口婆心的工作,无数次往发生纠纷的双方家中跑,有时为了解决一件纠纷案件,往往几个夜晚在双方家中做深入细致的谈心说服工作,直到双方意见统一。”方斗岩村驻村干部蒋益说,好在郑虎秉公调解,大部分情况下,双方最终都能坐在一起握手和解。 今年3月4日,方斗岩小微园两名厂房业主在郑虎的主持下,签下调解协议。至此,这个长达两年的僵局得以破解。 原来,双方在厂房位置和面积分配问题上产生纠纷,不断争吵致使厂房空置两年,谁也不肯让步,双方经济损失惨重。郑虎获知情况后,一方面经常上门做思想工作,一方面制定了多个分配厂房的方案,征求双方意见,要求双方各自权衡利弊,最终达到意见统一。 记者在郑虎出示的调解协议书上看到,协议书对双方的厂房楼层、电梯、夹层等均做了细致的分配,体现了其调解工作的专业性。 据了解,郑虎先后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案件达30件,受到了广大村民和村双委的好评。 在干好本职工作以外,郑虎还积极协助村双委做好村庄建设和环境卫生工作。在去年的“重点百村”建设中,他负责核算各项建设费用,为村集体节约资金。 2014年下半年,方斗岩村开展截污纳管工程。村中小巷众多,达50余条,工程开展得十分艰难,也引起了村民的诸多不满。郑虎承担起监督工作,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向村民解释工程建设中的问题,稀释小矛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已于去年顺利完工。 ■陈清清/文 黄瀚/摄 郑虎,1974年出生,2009年入党,是柳市镇方斗岩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尽可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避免矛盾激化,使调解双方都满意。 郑虎 苦口婆心的“和事佬” 郑虎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 郑虎(左一)与村双委干部上山清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