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又有新活动啦!我怀着雀跃的心情来到淡溪镇的手工酱油酿造厂。
老板带我们进入酱油厂,并介绍了美味酱油的制成过程。原来,制作酱油必须分几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要泡黄豆,其次须加入面粉,控制温度;泡水变成黑色,让氨基酸充分发挥。说起这个氨基酸,它里面可是含有氨基和羧基。
接着,老板带我们来到了放酱油大缸的院子里。一打开上面的锥形盖子,一阵阵酱香扑鼻而来。大缸里放着一个竹篓,竹篓里装的是过滤出来的酱油。
我伸出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先是苦、接着酸、最后又有点甜,哈哈,真是色香味俱全。
经过今天的了解,我的脑海里已经可以联想出黄豆慢慢变成酱油的整个过程了。
真是有趣的一天。
磐石小学 四3班 葛彦孜
为传统酱油点赞
小记者要走进酱油厂了。你知道酱油是怎么酿造的吗?那就跟着我来参观一下吧!
来到目的的,我远远看见一个大牌子立在路边,上书四个大字:优美家乡。我心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出来接待我们的薛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牌子介绍:“乐清市金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是我们公司的名称。‘优美家乡’是酱油的品牌,我们是唯一一家乐清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酿造的酱油公司。”
看着我们饶有兴致的样子,老板继续娓娓道来:“在乐清,酿造酱油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的酱油厂最多有21家,解放后逐渐减少为4家。”到如今,只剩他们这一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做手工酱油周期很长,一年只能做一次,而且产量又低,成本太高。我马上大喊:“那多招一些人嘛。”老板回答,就是因为成本高,所以利润少,如果多招人,大概就要倒贴了。所以他们一般不招人,都是家人一起帮忙,除非很忙。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跟着老板走进厂里,我看见里面到处是大缸,数了数,大约有120个,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缸上盖满了“大铁帽”,像一座座大肚子的宝塔。秋风袭来,一股浓浓的酱香味扑鼻而来,又有一种酸酸、咸咸的感觉。老板说,这是正在酿造的酱油。我问:“缸上的‘大铁帽’有什么用?”老板又长篇大论起来:“酿造酱油分好几步,从洗豆泡豆、蒸煮拌曲发酵、酿制、出油到暴晒,再到蒸汽灭菌,每一步对温度和时间都有要求。一旦出了错,就要重新开始。现在进行的是酿制步骤,要保持缸内一定的温度,又要通风透气,还要防雨。以前用的是竹子做的箩筐,但是容易漏水,又不能防风,后来经过我们的逐渐改进,最终换成了不锈钢材料的盖子,结实耐用。”
老板把其中一个铁盖子打开,让我们用竹勺舀一点尝尝。我用手指蘸了一下,放进嘴里舔了舔,有点咸,跟平常的酱油不一样。老板自豪地说:“我们的酱油只加面粉、自己种的黄豆、山上的泉水,其他什么都没加,是纯天然的。我们喜欢让别人吃天然干净的东西,这样心里才高兴,我们不偷工减料,不用黄豆渣,不放添加剂。就是想把事情做好。”
逛完酱油厂,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老板为了这一份事业和梦想,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大家能吃到真正的手工纯天然的酱油,认真地坚持着。我要向薛老板学习,为大家的健康生活努力,哪怕只是一点点,坚持下来,也会汇聚成河。
柳市十四小 五4班 郑君逸
你吃过手工酿造的酱油吗?
上周六,我到乐清市金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传统酱油的制作工艺。
还没到酱油厂,我们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酱油味。走进一看,院子里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100多个顶着“斗笠”的大缸,场面很壮观。这里面是什么?大家都很好奇。
公司的创办人薛老板将我们带到一个房间。进入这个房间要经过两个净脚池,房间的地面黄黄的。薛老板告诉我们,这个房间是制曲室,专门用于发酵。酿造酱油时,要先将大豆放在水中泡8至12个小时后,拌上面粉,继续发酵,直到产生有益菌。这黄黄的东西便是霉曲。
我们又回到院子里,薛老板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大缸上的“斗笠”。霎时,一股浓郁的酱香飘进鼻中。我探头一看,里面黑乎乎的,很粘稠,缸中央放着一个大漏斗。漏斗里有些黑黑的液体。老板说这就是酱油,他舀了一勺让我们尝尝味道。我用手指蘸了一点,顿时,咸咸的味道在舌尖上弥漫开来……
发酵好的大豆和水就放在这些大缸里,经过半年的日晒夜露,才慢慢渗出酱油来。然后再进行灭菌、出厂。他们一般一年生产一次。一年的产量只有1万斤。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加任何添加剂,有别于现代工艺生产出来的酱油。
这些大豆要在大缸里静静地躺上三百六十五天,吸收日月的精华,然后才变成我们美味的调味品,真不容易啊。
乐成一小 四5班 陈知行
吸收日月之精华方成酱油
嗨,有谁知道传统酱油是怎么酿造的吗?别着急,我带你走进淡溪酱油厂参观,体验传统食品文化的魅力。
车徐徐停下,一进门就闻到一阵阵酱香味。在薛老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酱油园,只见园区一排排大缸就像站岗的士兵,这是什么?带着好奇心,我们向薛老板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为我们讲解了酱油厂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让我们了解酱油的生产工艺。
原来传统酿制的酱油是靠天然温差自然酿制的,如果天气不好就会影响酱油的质量。而且一年只生产一次。由于过程讲究、时间长、产量低,这种技术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还品尝了正在酿造过程中的酱油,比家里的酱油要咸哦。妈妈说她小时候还喜欢用酱油拌饭,吃的就是这些天然酱油。看着一缸缸黝黑的酱油,我仿佛看见了遥远的历史。
原来酱油还有那么多故事,这次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虹桥三小 三4班 胡睿源
吃现酿酱油喽
本报讯(记者 郑茜)上周六,乐报小记者走进淡溪镇潭头村的乐清市金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在满满的酱油香中,见识了传统工艺酿造酱油这门濒临失传的手艺。
现场,乐报小记者参观了酱油厂,目睹了酱油的制作过程,品了“生抽”的滋味。“老板采用古老工艺发酵酿造的酱油就是不一样,口感好浓郁。”一名小记者不禁感叹,鲜咸的味道,在齿间回味,非常过瘾。
此次活动,乐报视频工作室在现场全程跟拍,部分小记者客串了一回外景主持。
他们有模有样地拿起话筒,面对镜头向市民介绍起酱油的制作原理,俨然是一个有范的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
据悉,由于周期长、成本高、产量少,如今传统酿造酱油的工厂越来越少。乐清市金维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是温州市唯一一家以传统工艺酿造酱油的公司。
小记者变身小主持人。晓静 摄
共度欢乐时光。家长供图
每位小记者领到了一瓶酱油厂赠送的手工酿造酱油。朱丽娅 摄
小记者现场品酱油。朱丽娅 摄
小记者和正在酿造的酱油零距离接触。郑浩特 摄
酱油厂里“打酱油”
乐报小记者体验传统酿造工艺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现场活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