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时评
3  4  
公共绿化
何不搞问责
从严从实
落实换届风气监督主体责任
呼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
敬畏规则才能远离意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共绿化
何不搞问责
2016-10-17

    「乐清观察」

    ■王冬敏

    翁垟街道经二路路边绿化带内正在填土,里面掺杂着大量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对此,街道工作人员称,垃圾土是建筑垃圾为主、用作绿化带下的种植基土,上面再铺设大约60厘米厚的黄土,这样能方便树木成活,符合绿化要求。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则称,垃圾土无法用于绿化,很可能导致植物无法成活。绿化带下所填埋垃圾土导致绿化树木无法成活或者生长不良后,只能通过大面积换土或者大量施肥来解决问题,成本和代价非常高。(10月14日《乐清日报》)

    绿化用土能否采用垃圾土,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上网查询,发现其他地方如石家庄、南阳、鹿城也有过类似事件,一个基本的定论是:垃圾土种树会影响树木生长。不过,江苏等地也有人专门在垃圾场上绿化,他们采用了特殊技术。甚至有人申请了在建筑垃圾上种树的专利。而本报报道中的利用垃圾土种树,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处理,不可与这些特殊的绿化方法相提并论。

    绿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普通读者会就此向媒体投诉,可见绿化已成为普通人关注的话题。早在几年前,乐清市人大常委会就对绿化质量议题举行过一场“人民听证”。“绿化工作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比,成本过高,效果不够理想。绿化工作由于仓促上阵,某种程度上表现得有些混乱。这一轮的城市绿化投入资金之大近年来少有,如何把这笔资金使用得当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这是当时人大常委会的看法。可见,绿化的技术质量问题,由来已久。

    近年,随着乐清“三改一拆”的推进,绿化在公共建设项目中占比越来越重,越来越成为事关民生的重要事项。绿化,在让公众得实惠的同时,也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还需要各地与各级部门不断探索。

    提高绿化效果,应推行技术导入制度。因为技术的缺位,也许会导致这项美好的事业大打折扣。推行绿化技术导入制度,从“根”“本”抓起,从源头质量抓起,注重品质,对待绿化用土、选择树种等问题,不要犯短视之错,贪图一时之便,造成不良后果。

    常识不能违背,在不懂常识的情况下,应该引入技术鉴定与评估机制,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最大程度减低公共建设损耗。“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把关”,不比“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重要性更低。前者重事功,后者重人才,两者结合,方得成就。

    提高绿化效果,还应推行绿化成活率追责制度。搞公共建设,尤其是搞绿化,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能钱用光了,树也死了一批。很多公共事务的决策,初衷并不坏,但在执行环节一旦走样,就会放大决策的失误。纳税人受到了情感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受到了损害。在对待公共绿化成活率等问题上,导入问责制,才是提高资金效率的最直接手段。

    一般的工程建设,都有问责机制。公共绿化,何不尝试问责机制?问责制度健全了,谁也不愿意在绿化问题上给自己挖坑,树也会活得更滋润,花也会开得更绚丽。 (作者为本报记者)

    公共绿化

    何不搞问责

    公共绿化,何不尝试问责机制?问责制度健全了,谁也不愿意在绿化问题上给自己挖坑,树也会活得更滋润,花也会开得更绚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3 公共绿化
何不搞问责
2016-1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