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五市六城建设在行动
3  4  
精准扶贫 照进现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精准扶贫 照进现实
——“五市六城建设”之乐清市农办(扶贫办)篇
2016-10-17

    精准扶贫 照进现实

    ——“五市六城建设”之乐清市农办(扶贫办)篇

    ■记者 王冬敏

    今天,是全国“扶贫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

    近年来,乐清市扶贫工作按照 “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思路,同步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收得了较大成效。至2015年底,乐清完成了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现象任务。

    近年来,乐清市切实推进精准扶贫,以每年10%以上的增幅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深入实施项目帮扶、金融帮扶、就业帮扶等举措,实现扶贫对象更加聚焦、扶贫重点更加突出,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十一”长假期间,乐清日报记者走进湖雾、大荆、智仁、仙溪、淡溪等山老区乡镇,调查乐清市精准扶贫开展情况。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改善发展条件

    全长5.1公里、宽5.5米、路基宽6米的龙西乡叶山至永嘉的接线工程,解决了“西去永嘉无公路”的难题。

    叶山村位于龙西乡最西面,辖12个自然村。叶山海拔约500米,听起来似乎不高,但在龙西人眼里,这却是最“高”的山。10多年前,村里修了一条从龙西乡政府到村里的道路。村庄向西就是永嘉了,但苦于没有公路相连,村民只能望山兴叹。前几年有些游客在显胜门景区玩了后,开车上叶山,想翻山去永嘉鹤盛的石桅岩风景区,问村民石桅岩风景区怎么走,才发现无路可走。

    不过,很快地,叶山至永嘉的接线工程,被列入2013年度重点扶贫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这条水泥道路建设完成后,极大缩短了叶山村至永嘉的距离。原来的“断头路”向西延伸之后,极大方便了大中型车辆往来与村民的日常通行,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这只是乐清市多年来扶持山老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2016年,我市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计划统筹扶贫资金1.2亿元,用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项目。预算安排专项资金2400万元扶持重点及一般扶贫项目,目前已确定年度第一批扶贫重点项目33个,已完成对智仁乡象周村村庄道路及桥梁建设等12个重点项目的补助。

    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

    10月1日中午,湖雾镇新东村的一座小洋房里一楼,传出了一阵阵“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女主人陈云媚正在缝制布吊床。她今年44岁。在忙好家务之后,坐到缝纫机前缝吊床已是她多年的习惯。

    缝好一张吊床,工钱约为1.7元。如果厂里订单正常,而她又能专心投入,每天能缝七八十张,有120多元的收入。据她粗略估算,就来料加工这项,她全年的收入有2万多元。

    湖雾工业以工艺类产业为主,生产吊床、吊椅、帐篷、旅游鞋等休闲旅游文化用品为主的企业达15家,产品远销欧美等地。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消化了当地部分富余劳动力。浙江海玛吊床有限公司所在地在湖雾镇台头村,平时在厂内上班有七八十人。而来料加工的区域,已辐射到中街、新东、定头、小球、大屋等村庄。

    智仁乡象周村村口有家企业,叫乐清市三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十一”这天,公司放假了,员工陈正海难得有天空闲,就在村口的小店里与人聊天。平时,他与妻子一起在三佳公司上班,他自己裁布,妻子缝纫,两个人的全年收入有五六万元。厂里有二三十名工人,他们原来基本是低收入农户。有了这份工作,他们的年均收入大抵与乐清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

    10月5日,淡溪镇梅溪村村委会附近一座民房的二楼,4位中年妇女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工作台边,加工电子产品。她们的装搭动作麻利,几分钟就搭好了一只产品。“这个加工点是浙江佳宝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设在我们村里的,可容纳10多人同时加工。房子是企业租的,还配备了空调,电费也由企业付。像这样的加工点,我们村里有6个。”梅溪村委会主任王强说,村里除了几户亿元户,其他的家庭, 95%以上的妇女在做来料加工。大家都有事做,村里很少人以麻将打发时间。周岩洪,一个40多岁的农妇,已为佳宝科技公司加工了7年产品。她一边搭配件一边说:“我每天忙完家务再来加工,全年收入约2万元。”

    这些来料加工项目,是乐清市农办着力扶持的扶贫项目。乐清市农办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着力优化政府、市场和社会分工协作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积极开展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活动,对发展带头好、带动能力强的主体予以重点扶持。目前,乐清共有13家温州市级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本市级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

    过去五年,乐清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91元,同比增长9.8%,年均增长10.87%。扶贫开发功不可没。

    依托特色产业 实现精准扶贫

    一株仙草富一方。铁皮石斛产业是乐清的特色产业。制作铁皮枫斗,大幅度提升了乐清山老区农民的收入。53岁的女工蔡雪英称,加工一斤铁皮枫斗两百多元,她一天能做一斤半或两斤。干得好的一个月有上万元收入。

    铁皮枫斗加工这一工作吸引了不少农村富余劳动力。熟练的技术女工月收入达上万元,已成为乐清北部山区不少农家的现实。

    大荆平园村有近百年的铁皮石斛生产加工历史。平园村有530户人家,其中约有450户从事铁皮石斛产业。村内现有乐清市域范围内登记在册的铁皮石斛枫斗企业共112家、专业户88户,铁皮石斛种植规模326亩,在域外种植面积9500余亩。另外,由村民组成的石斛采购大军,长年驻扎于安徽、云南、广东、广西、贵州,以及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地,收购当地种植的石斛,向平园村源源不断发送石斛鲜条。平园村的石斛经纪人将加工好的铁皮枫斗买下,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乐清全市铁皮石斛产业链的年产值已达到15亿元。

    今年6月份出台的《中共乐清市委关于补短板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把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到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到202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在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已成为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的有效载体之一,成为大荆、仙溪、智仁、龙西、湖雾、雁湖、芙蓉等乡镇农户的就业转型增长点。乐清市农办依托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加快乐清石斛、茶叶、杨梅等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产业扶贫逐渐使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精准落实

    社会保障扶贫政策

    9月1日起,乐清市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开始施行《乐清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办法(试行)》,该《办法》是温州地区首个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地方性政策。

    前年,大荆镇的陈某因胸腺瘤做了手术,后来又发现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今,他每个月需要支付近4000元的进口药品费用,这对在物业公司做门卫的老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老陈的家庭情况不符合低保标准,无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老陈为此愁眉不展。听闻因病返贫扶助政策出台,老陈很开心,根据这个《办法》,他有望获得救助。

    近几年,乐清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符合低保条件的扶贫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低保对象由政府逐步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享受到养老金保障。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低保对象由政府出资为其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和大病保险保障,切实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落实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金融服务

    推进精准扶贫

    岭底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周胜培, 今年从虹桥农商行获得了6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这个贷款利息比平常的低一半,一年一付,可连续贷几年。我们企业发展以及农产品收购时,都需要这笔资金。”岭底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温州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创办于2001年,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订单农业的方式,让企业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1000多吨,产值80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160多户。通过公司这个平台,把岭底等山老区的水果系列产品、番薯系列产品、肉类产品带入了市场,就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山区农产品销售难现象,推动了山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过程中,小额扶贫贷款帮了周胜培不少忙。加上精心经营,他的企业今年还建了新的标准厂房。目前,工厂里有二三十名工人。

    上个月,雁荡镇白溪街的胡宣战因创业需要,向农行贷到了20万元“信联信惠农贷”。 “这种贷款有政府担保,对我们这些搞小创业的人,帮助很大。”胡宣战说。据农行乐清雁荡山支行负责人陈生贵介绍,“信联信惠农贷”行动计划从去年5月推出到今年9月底,乐清雁荡山支行累计发放907笔,发放金额19300万元。

    这是乐清金融服务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侧面。我市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点建设,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小额贴息贷款为代表,金融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2015年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9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山老区农业企业和农户发展种养业贷款难的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金融服务体系。由市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大荆镇、雁荡镇、仙溪镇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向全市铺开。

    在创新机制降风险方面,由市财政按贷款额度的5‰,金融机构按每笔贷款的5‰,共同出资设立“信联信惠农贷”风险保障金,用于贷款农户还贷到期周转和发生贷款逾期时的风险补偿。

    龙西叶山至永嘉的接线公路。(资料图片 市农办提供)

    乐清市农办在大荆山区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资料图片 市农办提供)

    从事铁皮石斛加工的村民。(资料图片 市农办提供)

    淡溪镇梅溪村一处电子产品加工场。 记者 王冬敏 摄

    湖雾镇一妇女在加工吊床。 记者 王冬敏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五市六城建设在行动 00002 精准扶贫 照进现实 2016-1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