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时政
3  4  
最美的人 有爱的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最美的人 有爱的心
2016-10-14

    编者按:为推动“彩色岭底、果乡岭底、休闲岭底”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9月初,岭底乡党委、政府发动全乡各条战线上寻找“最美岭底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今天本版向读者分享其中部分“最美”人物故事。

    最美的人 有爱的心

    ■记者 杨云峰 张丽萍 黄小双/文 黄瀚/摄

    把幼儿园当成家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前天早上8时许,岭底乡幼儿园就传出了孩子们上早课的稚嫩声。进入园门,入眼的是两层装修简陋的小平房和一个迷你的操场,墙上的彩色图漆已褪色剥落。一楼两个班级正在上课,二楼是孩子们的休息室和室内活动室,楼道上铺着塑料防护地毯,一面墙上贴着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照片,灿烂天真的笑容,直暖人心。条件虽简陋,园区却打扫得纤尘不染,甚至孩子们上厕所的连排蹲坑里面都干净异常,没有散发出想象中的异味,把幼儿园呵护得更像是一个家。

    入眼的一切,让人不禁好奇,把7年前就缺钱、缺老师准备停办的幼儿园能操持下来的人是谁?答案就在39岁的陈赛燕身上。接手和坚守,都是艰难的选择题。“曾多少次,我想不办了。”陈赛燕说,“有条件走的都走了,余下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这个全乡唯一的幼儿园在2009年就面临关闭,山区收费低,办学经费紧张,当时的园长难以为继,“我那时在园里帮忙代课,想到停办后孩子们都在路边玩沙子的场景就难受。”接手了幼儿园,陈赛燕经常从家里拿米拿菜补贴园里用度,每学期收的学费仅够维持教学教务上的最基本开销。由于工资低,没人愿意到幼儿园当老师,3年前她又动员外甥女周阿薇来当代课老师,周阿薇说:“我以前在厂里上班的工资比这里要高,现在我们两个人照顾26个孩子,还总担心孩子万一磕碰了怎么办,很多次都想走了,想想我走了我姨妈一个人就更难了,就又留下了。”

    开园的日子里,陈赛燕每天早上6:30前就到园里忙开了,她除了教中班和大班17个孩子外,还要负责安排全园孩子们一天的吃喝拉撒睡。每天回家累躺床上的时候她总想着自己的孩子也要培养,老人也要赡养,对这个无利也起早的幼儿园想打退堂鼓。但当第二天一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什么烦恼又都忘了”。说起今后的打算,陈赛燕说,“我和阿薇都是‘半路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有专业幼师到我们这里当老师。”

    廿五载坚守山区学校

    25年前,当刚师范毕业的连松筠满怀希望和激动坐上据说是学区联系来的“专车”——拖拉机,一路颠簸往岭底山上走的时候,她最初的兴奋渐渐被恐惧所替代,那时的路是一条土石路,路边就是悬崖。她没有想到,这次“恐怖之旅”到达岭底学校后,她开启了执教生涯,从此她的人生就扎根在岭底。

    “那时,岭底学校分到的女老师很少,我教语文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来就要求当班主任。” 连松筠是南塘人,有着海边人爽直的性格。25年来她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现在走出了山区,走上医生、教师等各个岗位,干得有声有色。

    前天10时许,当记者在岭底学校见到连松筠老师的时候,她正向全班学生叮嘱第二天参观永乐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的注意事项。由于生源减少,岭底学校全校如今只有87名学生,连松筠现在所带的班初一新生也只有8名学生。“最多时,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学生,这是我带得最少的一个班了。”人数虽少,但连松筠却更操心,“班级人数多,学生之间可以结对帮学,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要关注,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说起对老师的感觉,班长陈璐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说:“太严格了。”副校长陈晓敏对连松筠的评价是:“严师出高徒。”

    严格背后隐藏着的是连松筠对学生默默的关怀,2005届学生小甫初二时家庭发生变故,连松筠及时了解情况后,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在小甫中考考出优异成绩时建议他就读“3+2”五年一贯制大专模式,并亲自送他到师范学院。2012年,小甫毕业后回到母校执教语文,师生同台共执教鞭。

    反哺家乡行善举

    昨天下午,记者连通周国良电话的时候,他正在永嘉瓯北镇红蜻蜓集团参加2017年春季订货会的相关培训会。

    49岁的周国良是泽基村村民,是位企业家,也是乐清市慈善总会岭底分会副会长。高中毕业后,周国良一直在外经商,现为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兼管公司在山西、安徽两省的市场销售。周国良热心慈善事业,上个月岭底慈善分会成立,他捐资3万元。今年重阳节还未到,他就早早地为给村里的老人送份好礼物动起了脑筋。他想到村里的老人都很节省,许多老人辛苦了一辈子都没穿过一双好鞋,而自己正好经营鞋子生意,于是就决定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赠送一双鞋子。

    为给每位老人都送上一双合脚的鞋子,周国良请村两委和村老协帮忙统计村里每位老人的鞋码并登记成册,周国良按照这份统计册,把鞋子以自然村为单位装袋,并在每双鞋子的外盒上注上姓名,以方便分发。重阳当天泽基村共有352位老人领到了鞋子。

    周国良说:“公司领导听说我定制鞋子送老人,他们给了最优惠的价格,并吩咐车间一定要以最好的质量出厂。”(本报10月12日4版曾刊发,作者张丽萍,此文有增删)

    不忘初心敢担当

    夏林头村村民口头的夏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夏高岗,自2010年上任至今,他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带领村民先后建成了文化礼堂、排污工程、机耕路、现代果园等等,村庄面貌大为改善,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尊敬。

    夏林头村地处岭底乡东大门,全村现有240户近千人。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地势高低不平,民房均为依山而建。过去,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向屋外直接排放,加上路面坑洼,导致村路常现积水,夏季孳生蚊蝇,损害村容村貌,影响环境卫生。

    在当村党支部书记以前,夏高岗是浙江成泰建筑公司的董事长,家早已搬到了市区,当时村干部与村民特别上门请他来当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们看来,他不但有思路,更是愿意为民办事的好干部。

    村里机耕路、停车场的修建,截污纳管工程的启动,都需要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多方筹措,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夏高岗都是第一位捐资,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能人志士纷纷为村里出资出力。如今,夏林头村先后完成了投资195万元的文化礼堂、投资165万元的污水集纳工程、建成了可供客人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精品果园。村里还实施了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的垃圾处理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广大村民的居住环境。

    在夏高岗的包里,有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夏某身体不好需住院安排”、“某老人需要看望”等,每当有闲暇时光,他便拿着笔记本,到各家各户特别是困难群众家里走访,记录群众的困难和对村里的建议意见,时刻关注民生所需。

    “村里无论谁生病,需要住院,无论到乐清医院还是到温州医院,夏书记都会帮忙安排,有些人比较困难,夏书记经常给垫付医药费,还带礼品去看望。”夏尔东说。(本报7月18日4版曾刊发,作者黄小双,此文有删节)

    陈赛燕和幼儿互动。

    课堂上的连松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政 00002 最美的人 有爱的心 2016-1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