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在哪里?
■记者 徐琴微
老高考在今年划上句号,走进历史。10月14日-16日,将迎来新高考的第三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的考试(简称“选考”)和外语的首考。
新高考的话题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高考究竟“新”在哪里?新高考的规则是怎样的?在新高考制度下,学校怎样安排课程?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安排考试时间表,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确定发展方向,选择选考科目?近段时间,乐清日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乐清市教育局相关人员、部分高中教师和参加学考、选考的考生代表。
新考试模式:
学考+选考=“必考题”+“加试题”
昨天,吃过午饭,芙蓉中学高三(9)班的王智丹就一头钻进教室看书去了,为即将到来的学考、选考认真做准备。这一次,她选了英语、学考语文,选考生物和化学。高二下学期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已去参加了一次历史的选考,感觉这样心里有底一些,反正有两次考试的机会。这里的学考相当于原来的“会考”,选考的科目则计入高考。
我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后,实行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的考试。
“新高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外语可选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市招生办李如奎介绍,选考科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7选3”)。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两年有效。
学考科目一共有13门,其中外语参加全国考试,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全省统考;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门由各市组织实施。学考成绩主要是作为高中毕业的条件之一;同时可作为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等的重要依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也可能有招生学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对相应科目的学考的等级提出要求(会在学校的招生章程中公布)。每门学考科目,最多可以考两次,如两次都不合格,可以增加一次考试机会。
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从2015年10月开始,每年4月、10月开考。而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一次在6月份与高考语文、数学同步安排,仅限当年高考考生参加,另一次在10月与其他学考科目同步安排,无论在哪一次考,每次外语考试都“一考两用”,兼具学考和高考两个功用。
由于学考和选考的成绩有效时间是两年(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退两年来计算),并且学生有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所以高二、高三学生参加同一考试科目的情况将成为常态。
乐中学生赵童辉今年4月高二时就小试牛刀,参加了生物的选考,并取得了100分的佳绩。“新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选择机会多了,考试比较轻松,但应考并不轻松,不像以前的高考,只要最后冲刺就行了,现在从高二开始,每年4月、10月的学考、选考每次都要努力拼搏奋勇冲刺,力争好成绩。”赵童辉说。
乐清中学教务处主任张建春分析,由于高三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复习,又具备了强化训练的过程,解题能力也有较高提升,相比较而言,高三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考都放到高三更合理。”张建春说,因为现在学生复习压力大,主要是应对高考选考,所以必须考虑的是,在学考后,尽快扔掉一些科目,因此,学考时间不可能往后延迟。乐中根据师资等实际情况设计出高中三年课程规划,各科学考(选考)、高考按教学进度合理分配在不同考试节点上。乐中在2015年10月的学考中,很多高二学生就选择先考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中的科目。
“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已先后举行过两次学考、选考。”市三中副校长郑晓丹分析,从这两次“7选3”科目的试卷结构和难度来分析,试卷难度比老高考的文综、理综要简单,但比会考难度大一点,有借鉴作用。英语此次首考,词汇量、阅读量都在增加,作文也由原来的1篇增加到2篇,对考生来说,难度增加不少。郑晓丹说,市三中高三学生要参加3门选考科目及英语和数学学考,至少要考5门,还有个别同学要参加生物的学考,负担还是挺重的。
据市招生办统计,乐清市报名参加本次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10个科目的学考和报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个科目的选考,总报名数达47898课次,其中学考为32595课次,选考为15303课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964课次,是乐清市组织新学考选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据悉,参加此次选考的学生中考生物的最多,地理人数最少。
在市区的乐清中学、乐清市二中、乐清市三中、乐成寄宿中学、兴乐中学、市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等6所学校设立考点,在虹桥片区的虹桥中学设立1个考点,共安排7个考点1657个试场。
据介绍,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同一科目提供学考和选考两种试卷,学考满分70分,考“必考题”;选考满分100分,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满分30分)。同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在不同考场安排考试,学考考1小时,选考考1个半小时。
10月14日开考的是我省实施新高考以来组织的第三次学考选考,据市招生办李如奎介绍,较前两次考试有较明显的几个变化:(1)考生报名时首次采集考生身份信息、指纹信息,考试前首次增加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
(2)新高考结合新学考,高考外语考试与新学考同期举行,10月16日14时-16时安排高考外语考试,教育部命题、全国卷,外语听力考试间隔12年首次与外语笔试合卷考试;
(3)学考考试科目多,开齐高中阶段所有文化考试科目(10门课程);
(4)安排复式考点多,既有学考又有选考,就乐清市来说,在安排的7个考点中均有新学考选考,且在英语科目考试中又有192人报考小语种日语,也分布在各个考点;
(5)科目考试时间不同,每场学考时间为60分钟(1个小时)、每场选考时间为90分钟(1.5个小时)、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个小时)、语文、数学考试时间均为80分钟(1个小时20分钟)。
新成绩呈现方式:
等级赋分体现公平
为了体现成绩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新高考的“7选3”的科目成绩采用了等级赋分制度,让不同时间的考试成绩,甚至同一时间不同科目的考试成绩,在赋分之后,有了可比性。
从分数上看,学考和选考都经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学考按70分满分的得分,选考按100分满分的得分)为依据,根据事先公布的等级比例,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学考划ABCDE5级,高考选考按21个等级赋分,在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也就是说,同一科目的“必考题”合格了,才能获得选考的赋分,并在最终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
对选考科目的考生来说,他既通过70分“必考题”的考试获得高中学考等级,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时通过100分的考试获得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和赋分。
化学是乐中高三学生周奕炜的强科,他特别感兴趣,加上班主任是化学老师,在老师的辅导下,他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加强化学的学习、大量做题,今年4月高二时就参加了化学的选考。周奕炜5月1日在“浙江教育考试网”上查到成绩,化学选考居然考了100分。顺利过关取得佳绩,他特别开心。尽管错了两道小题目,但依据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原则,他仍属于前1%的幸运儿,旗开得胜,为高考争取到了第一个100分。
市招生办提醒,在每门科目第一次报考时,考生就要明确该科目是作为学考科目还是选考科目,选定后便“一锺定音”,不可变化调整。而且,每次选考科目100分的试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交叉计算等级,即不可以将一次70分“必考题”部分考得好的,和另外一次30分“加试题”部分考得好的成绩组合起来算分。
今年学考选考报名时首次要求采集考生身份信息、指纹信息。图为乐清中学考生在采集指纹信息。记者 刘言勇 摄
选考了7门里任意3门的学生均能报考
说明
门数
学校要求的科目(举例)
物理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历史
不限
1
2
3
0
只有选考了物理的才能报考
选考了物理或化学的学生能报考
选考了物理或化学或历史的学生能报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专业选择与选考科目相关。
高考选考科目的等级划分和赋分
赋分
等级
人数比例%
1
100
2
97
3
94
1
2
3
4
91
4
5
88
5
6
85
6
7
82
7
8
79
8
9
76
7
10
73
7
11
70
7
12
67
7
13
64
7
14
61
7
15
58
6
16
55
5
17
52
4
18
49
3
19
46
2
20
43
1
21
40
≤1
赋分
等级
人数比例%
新教学课堂:
文理不分科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文理不分科”,理科和文科从此成为历史。
根据“7选3”方案,每名学生需要从7门功课中选出自己擅长的3门功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因此,从理论上说,将演变成最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各高中大多摸着石头过河。
乐清中学师资充裕,高三20个班级有物化生、政史地、物政史、物化史、化生史等十几种组合教学班。
“学生先初报选科意向,第二次预报,第三次正式报,最后再做细微调整。”乐中教务处主任张建春说,高一结束基本上就要定选考科目。物理有90%的高考专业都可选,但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大多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选物理,强强竞争,取高分不易。乐中以前学理科的学生多,学物理的班级达17个左右,而让学生自由选择后,报物理的人大大减少,只有10个班左右,物理老师一下子就大大富余,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原先班级数少的科目现在摇身变“主角”,老师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市三中现在的高三12个班520人,有8种组合。“理化生2个班,还有理化技、地化生、政史地、史地生、政史生、政化生、史化生,按学生的意愿来组班。”市三中副校长郑晓丹说,通过多次学生意愿调查,35种组合都有人,考虑师资,高一第二学期摸底,高一结束确定,高二分班时定了8种组合。
“选科还有潮汐现象。”郑晓丹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生物高一还没开,只上了几节课,学生对生物不甚了解,以为生物比其他课要好学,第一年选科时有10个班选生物,而以往理科最多8个班,生物老师顿显紧张,老师工作量超负荷。
“7选3”的新高考时代,走班上课成了很多高中的新选择。
芙蓉中学高三(9)班的王智丹是南塘镇人,原先在5班,高二分到了这个班走班上课。觉得自己化学学得好一点,选了“化生史”。跟她邻桌的孙成凯选的则是“政史技”。由于组合不同,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功课表。
全班37人,语数外一起上。上生物课的话,她要到楼下3班混合上课,同班的只有3人。化学和历史则到隔壁的8班上课,一起上课的有10个同学,其他同学则留在自己班上别的课。历史上的人比较少,晚自习历史老师跟班就比较少,有时候一些疑问就难以及时咨询老师。
芙蓉中学高三10个班,6个组合,语数外集中在行政班上课,高二下学期开始安排教学班走读。“上午语数外,下午走班,体育也要走班,不然没法上。以前排课一个学期排一次,现在一个星期要排二次、三次,不断调整。以前一次考试所有同学坐一个试场从头考到尾,现在考试时每个组合的同学,考试的科目也各不相同,试场也经常变来变去。教务处的工作量增加了7倍,今年几乎没休息过。”该校教务处副主任钱丰衡感叹道,为此,他特意搞了一个管理软件,让电脑自动排列组合。“不然,记都记不住。”
高三英语老师朱旭南表示,新高考的好处是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改变了一次考试定终生,可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科选择的能力,连续三年高考策略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引导和努力。
由于高二就要确定选考科目,很多学校在高一时就提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乐清市外国语学校去年请来上海的熊丙奇教授给高一学生讲授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和大学的了解,以便做出科学决策。
乐中高三(1)班的赵童辉表示,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校友访谈让他受益匪浅,一次周末,他访谈了一名已是知名律师的乐中校友,校友的一些职业经验分享让他深有感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从此立志从医,选了“物化生”教学班。
新录取方法:
专业选择
与选考科目相关
打开浙江省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或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不难找到最新一期的《关于公布2017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的公告》。在这里,发布了2017年各高校各专业对浙江的招生要求,可以按地区、学校、科目三种形式查询。
据市招生办相关人员介绍,新高考的志愿录取,将从原先的按照院校填报专业转变为按照专业填报院校。
据了解,《根据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