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9月29日,新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通过施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奖励休假。然而,带着好消息咨询单位延长休假事宜,不同人却遭遇不同回答。有单位爽快让员工休假,有单位却说“我们等文件,文件没下发,按旧政策执行”。10月9日,广东省卫计委回应:省内各单位应遵照新规执行,不需要等待行政机关另行发文。(10月10日《南方日报》) “我们等文件”的现象,在广东省卫计委这里终于有了统一说法:不需要等文件,依据新规执行就行。这样的回应是一种积极作为,让有“我们等文件”心理的单位没有二话可说了。问题是,“我们等文件”真的完全错了吗? 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部新规已经在审议之后合法了。这个时候,依据媒体报道,进行执行是没有问题的,职工会欢欢喜喜。不过,“我们等文件”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虽说媒体报道是新规通过的一个依据,但是这毕竟不是正规渠道。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我们等文件”的说法。如果完全把这种说法说成是“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也不公平。对于企业而言问题不大,但对于公职单位来说,就存在问题了。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文件还没有到达的时候,执行新规的依据是什么?难道仅仅依靠新闻就可以执行?2013年,北京市发布了一条关于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规定,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是,当市民办理业务的时候,计生部门依然执行陈旧规定。记者质疑时,计生部门的回答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文件。有人说他们故意为难百姓。我不敢说没有这样的因素,但是我想说的是没有文件,让他们如何执行?依据是什么?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我们等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公职单位来说,尽管有不作为的嫌疑,但是他们的难处也应该能够理解。毕竟他们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文件,只是看到新闻就执行新的规定,也是不妥的,起码不严谨。利好的政策倒还罢了,百姓不会反对,假如说是增加费用、提高收费的,没有看到文件就执行,百姓会买账吗? 有问题的不仅是“我们等文件”。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文件发放机关的工作滞后。试问,一个新的规定都通过了,都合法了,为何迟迟没有发放正规的文件?就像广东这新条例一样,都合法了十多天了,为何还是没有发到有关单位和部门? 当然,文件滞后的问题还是思维的陈旧。我们发放文件的形式还走了传统的老路,一级一级转发,还都是纸质文件蜗牛般地签字、转发,再签字、再转发,如此这般,新规合法好久了,文件还没有来到就成了尴尬。 破解“我们等文件”需要互联网+的思维。在这个信息时代,文件下发要告别传统的层层签字、层层转发的老路,要实现电子版的一次性传递,不需要一级一级的“阅处”了。 (作者为媒体人) 互联网时代,文件发放要走新路 破解“我们等文件”需要互联网+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