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增绿 初见成效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类社会中,树不可或缺。 在新春刚过、植树节前后等几个时间节点动员全民义务植树,已成为柳市镇历年来的好习惯。利用一年中最美春光栽下小树苗,来年回头看,小树苗成活了、长大了,生机勃勃。 协力治水 在近年的柳市镇全镇党员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中,曾将植树地点选在翔金垟浃两岸,这直接表现了镇级层面对绿化工作的重视。据悉,翔金垟浃沿岸绿化计划投入123万元,目前已完成700米,下一步还有900米要实施,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 曾经水草丛生的垃圾河,经过疏浚清淤,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曾经被人诟病的黑臭河,正按照治水规划一点一滴发生变化……沿着翔金垟浃行走,你能真切感受到它的变化。 翔金垟浃北起龙岐河,连接马来浃,南至翔金垟村,横穿上来桥、三里、马仁桥等多个村和街道,是柳市镇自2011年起的重点整治河道之一。 30多年前曾造福一方的小河,在几年前曾呈现出丢满垃圾、河水脏臭的现象,行人经过不忍直视。几年来,柳市镇、新城社区、翔金垟村等各级投入资金,对河道及两岸进行治理,环境已大为改善。 去年,柳市镇建立以河长制为重点的联合共治机制,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合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我们这条河的主要功能是排水。但两岸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密集,违章搭建、河道旁娱乐场所、餐饮业过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设房屋打桩泥浆直排入河,河水无法正常流动,导致河水发臭、发黑。”担任该段河长的新城社区副主任施海东说,柳市镇多次对翔金垟浃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从疏浚清淤、截污纳管、驳坎筑路、违章拆除、河道保洁、护岸绿化等河岸共治多管齐下的治理方案,先后几次对河道开展整治。 “如今,景观已基本恢复水清岸美,但黑臭问题还是难以根除。”柳市镇河道办负责人张仕海说,“我们正在制订进一步整治的方案,治理黑臭河是必须完成的。” 义务植树活动在沿河护岸绿化工程当然是极细微的一步,但其意义却重大。 “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起到动员、宣传、强调、警示的作用。治水工作复杂,除了‘法治’还要‘人治’,需要引起全民的重视与配合。”张仕海说。 美化村庄 从104国道进入朝阳村,经过矗立在入村大道上的村委会大楼往里走,沿路是两米多高的小树,嫩绿的抽丝新叶在早春的微风里摇曳。 “这是我们社区去年组织动员党员义务植树所种下的树苗。看,它们都成活了。”北城社区党委书记陈旭央欣喜地说。 每年早春时节,柳市镇各社区都会发动社区、村居党员与热心群众一同植树。与镇级层面不同,社区发动的活动更为灵活,涉及范围更广。 “今年我们在后西垟村、上游村种树,去年在朝阳村。党员带头,每年选一至二个村植树,希望把社区各村都发动起来,营造全员护绿的氛围。”陈旭央说。 沿着朝阳村的河岸行走,经过驳坎的河道干净笔直。一年前种下的小树绿意葱茏,而另一段,工作人员又在种树。 “我们村在温州红色细胞示范群的打造过程中,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主要在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方面做工作。今年计划沿河打造景观带,目前正在施工。”朝阳村村委会主任赵杰说。 近日在南山前村和胡家垟村发动两次植树活动的黄华社区也深知“环境保护从绿化着手”的道理。 “钢筋水泥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最缺少的是绿色,绿色再多都不会腻。我们做工作是要让老百姓过得幸福开心。植树活动有益身心,又保护环境,很有意义。再者,社区的许多大企业十分支持,通过认捐募捐来配合我们的工作。”黄华社区管委会主任张飞鹏说。 ■陈清清/文 黄瀚/摄 黄华社区组织义务植树。 朝阳村植树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