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观察」 ■王庆峰 一片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菜园,被浇上了满满的黑乎乎的油污和粪便,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想呢?3月18日凌晨1时许,乐清市区旭阳路南虹广场附近的村民看到这一幕,涉嫌随地倾倒废水油污的何某被当场抓获。昨日上午,记者从乐清市综合执法局处得知,何某正接受相应行政处罚(3月21日《乐清日报》)。 排污者被抓了,这事却不能了。尤其是在乐清“五水共治”等综合治理展开的前提下,随意排污的行为更显得有些违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治污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弄清楚排污的诱因、困难以及利益掣肘处,或补救,或疏导,拿出针对性的办法,才能让大家更有信心共建美好乐清。 随意排污前几年比较常见,现在少了。虽然少,但还是有。那么,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还有人这么做?这里的何某,是商场排污的个体承包者,据他本人拿出的理由,往菜园里排污是因为自己生病了,图方便;再者,污水相当于化肥,自己这样做,相当于帮农民节约肥料钱。生活污水当肥料,看起来隐约有一点逻辑,但完全是错的。 这里的逻辑,不在于污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为种菜肥料,而在于对于何某来讲,省钱才是真正的小算盘。因为,按照操作流程,他还要把油污送到排污井去,排污当然是要收费的。他清运一车油污可得30元,南虹广场愿意支付这些成本,显然默认他会承担后续的去向处理责任。个体户要挣钱,商场只为了清油污,说白了,这就是地下排污产业。 个人为挣钱而随意排污,这点可以讲清楚,人性之恶,往往是因为规则不明;商场的清污业务外包给个人,就有点难以理解了。首先其一,如果商场真没办法处理油污,应该委托靠谱的污水处理单位,或者正规经营单位,它们都可以保证污水的去向。其二,真正令人困惑的是,如果仅凭商家和个人,就能达成污水处理的买卖,职能部门到底在哪里? 商场油污主要是生活污水,其常规指标主要有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氨氧含量5个项目。其中COD主要存在于餐饮废水里,就是那些油污、渣滓的来源。按道理讲,这些污水如果经过预处理,达标后可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然后再到达污水处理厂——对于酒店、商场、饭店,应该要求他们办理排污许可证,并安装污水预处理设施。 针对污水处理,我国具有两项基本的处理措施。一是污水处理费,如果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就需要支付污水处理费,这一项一般在自来水费中一并收取;二是排污费,是指污染物排入水体所需要收取的环境专项费用,由环保部门收取。生活污水处理,按照第一项即可完成,经过简单处理,就排入市政管网。 显然,这是理想中的制度设计。但依据我们看到的状况,应该是商场自建了污水池,然后何某开农用车去抽取污水,那么,何某有没有排污许可证?他除了自找污水井来进行规范化处理,到底有什么能力和途径来处理这些污水?商场有没有交污水处理费?如果没有这项费用,相当于市政也没有承担起相应责任,那又应该怎么办? 从新闻报道里,我们并没有看出太多的信息含量,包括,市政排污管线到底有没有缺位,因此,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猜测。但猜测有猜测的合理性,我们只希望,现实不要让我们太失望。 (作者为研究生) 随意排污 职能部门哪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