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综艺
3  4  
画坛大侠 墨深情浓
乐清市诗词学会举行新春年会
“我们在一起”四人艺术联展举行
汪德祖先生其人其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6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汪德祖先生其人其画
2016-03-05

    ■金元宝

    “茶花红艳玉梅香,喜气盈门福寿长。一十二时传佳讯,华堂雀跃乐康强。”这是老画家汪德祖先生在她的画作自题的诗句。图中茶花嫣红,流光溢彩,老梅虬枝,绽玉生香,其间十二只喜鹊各逞姿态,妙趣传神,形诸笔墨,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是鄙人曾经收藏的一幅颇为得意的书画藏品。

    汪德祖自号蘋洲女史,出生于书香门第,母亲张佩英为章太炎大师之学生。汪德祖天资颖悟,她9岁时拜师学画,萤窗雪案,奋发学艺,孜孜以求,上世纪三十年代即名闻沪上,受到画坛巨擘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器重并与之交往。汪德祖擅长花卉翎毛,她19岁所作的《公鸡图》,被民国时期的女性大画家何香凝(后来任中国美协主席)、李秋君(张大千红粉知己)慧眼识中,入选当时高手荟萃的中国画会,并与吴青霞,孙卿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夫人)同桌泼墨。1937年,汪德祖出于爱国热情,与102岁的著名书家杨草仙,在上海外滩华联同乐会联袂举办书画义卖活动,所得款项,积极捐助抗日。一老一少的爱国义举,在上海艺术界传为佳话,赢得好评,从而声誉鹊起,名噪一时。

    上海沦陷前后,汪德祖迫于生计,在申城朵云轩、题襟馆、九华堂、荣宝斋以作画为生。艰难的岁月,并没有减弱她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完成了《十二生肖图》的力作。这本由马公愚、王念慈题签作序的画册,汇集翎毛花卉、诗词书法于一体,堪称当时画坛的珍品,可惜毁于战乱之中。民国廿九年九月,上海市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举办中国画第九届书画展览,书画界俊彦名宿王个簃、朱屺瞻、汪亚尘、吴湖帆、唐云、郑午昌等90位大名家中,28岁的汪德祖作品同时在展览中亮相。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1947年,36岁的汪德祖,尊重父母的意愿,始为南京国防部少将张翰结为伉俪。同年,她的事迹与画作,被载入《中国美术年鉴》的巨著中,汪德祖以才华超常的画技,清标卓立,博得社会的公认,终于登上了辉煌的艺术殿堂。

    人生的路途几多坎坷,与她完婚仅二个月的张翰,投身解放战争,离家北上,音讯随之中断(张氏系国民党元老,后来成为爱国将领)。汪德祖兰心蕙质,含辛茹苦,抚养孤儿,孑然一身,矢志不渝。再后来,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汪德祖蒙受了沉重的打击,这一切她都挺过去了。春风回荡,黄回绿转,年逾古稀的女画家,重握如椽之笔,她创作了80幅书画作品,在国内举办个人展出,引起各界的注目;日本金沢大学凌晨光教授将她的作品引荐到岛国,1991年、1992年,二度在东瀛滨松、静冈等六城巡回展出。邻邦友人予以高度的评价,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世界与议会》等重要新闻媒体均作了显要的报道。

    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民间名人录》之巨编,由中国政协副主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女婿屈武先生题写书名的该集中,全书仅有一幅国画作品“梅竹图”,为汪德祖所作,由此,也足见汪先生在当时画界的声望。而此书也收录了鄙人的“简介”与生活照。“三绝世间有几人,蘋洲女史笔通神。当年羡煞广文老,生在今朝步后尘。”这是百十岁老寿星、诗书名家苏局仙对汪德祖赞誉的诗句。的确,她像老梅,又迎风绽玉,至善至美,馨香永驻!

    1996年,我将自己撰写的一篇报道汪德祖先生的小文,寄奉她老人家,耄耋之年的汪先生,立即给我复信,表示赞许与感谢。

    汪德祖先生其人其画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综艺 00006 汪德祖先生其人其画 2016-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