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综艺
3  4  
画坛大侠 墨深情浓
乐清市诗词学会举行新春年会
“我们在一起”四人艺术联展举行
汪德祖先生其人其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画坛大侠 墨深情浓
——记著名画家胡铁铮
2016-03-05

    画坛大侠 墨深情浓

    ——记著名画家胡铁铮

    人物名片

    胡铁铮,著名画家,号雁石,1946年12月出生于乐清。先后师从戴学正先生、林曦明先生、贾又福先生。平生喜游名山大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天涯海角,独深爱故乡雁荡山水,屡画不辍。200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胡铁铮个人山水画展,已出版有《胡铁铮雁荡画册》、《学画问岳楼》、《胡铁铮画集》、《南山北态》、《贾又福画语精要》、《画道行者》上下册(胡铁铮山水篇、胡铁铮诗文篇)等画集和文集。

    胡铁铮在作画

    ■记者 汤琴

    不管是名字,还是形象,胡铁铮都像金庸笔下的大侠。旷达豪放、心胸开阔、声如铜钟、激情似火,日饮斗酒平常事,居可无竹食不少肉。喜欢恢宏博大,好大山大水。一旦相识相熟了,又会发现,这位大侠还有着一份细腻柔软的情怀和一颗执着勤勉的心志。

    春节期间,听胡铁铮讲经历、讲故事、讲见解很轻松,他的思路清晰灵巧,像是拿着画笔,如何落墨,轻重有致,粗旷中见细致,寥寥几个小时内,便把自己学画的大半生画成了一幅山水画,在听者眼前跃然纸上。

    一辈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为这件事付出诚意、心血,那是很幸福的人生。70岁的胡铁铮,至今还是那么纯粹的爱画。甚至,让人吃惊的是,不管画得有多好了,他至今仍没有停止学画。

    痴心学画六十年

    胡铁铮是柳市人,儿时住在柳市上园村一座四合院老屋里。他十岁那年,老屋里搬来了新邻居周汝章一家子。周父每天在院子里雕花板,他在木板上刻花鸟人物,像画画一样流畅漂亮,胡铁铮放学回来就站在边上看得入神。回到家中,又模仿着东涂西抹。胡铁铮的祖父看孙子这么着迷,就找来一些连环画和白纸,胡铁铮照着画,居然画得很像。这让他知道,自己是喜欢画画的,并且能画得好的。

    初中毕业后,胡铁铮考上了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为了买回一套《芥子园画传》,他将一学期的零用钱全部花去,学校里一位同乡见他痴爱画画,就把他介绍给温州著名山水画画家戴学正先生,戴老师教他山水画基础,他一学就学了十多年时间。四年后,从学校毕业,回到乐清任教,他仍然坚持隔几天把自己的画作送到温州戴老师家,请老师指点、修正。为了得到真山实水的浸透,画好山水画,胡铁铮在毕业分配时,主动选择了偏远的大荆选坑小学,一呆好几年。为了报答师恩,2008年,胡铁铮为戴学正老师举办了《云叟鸿迹》画展,并出了画册。画册里收集的是戴老师十几年来送给他的临摹画,以及师生之间的书信来往。当时在温州很是轰动,成了一段画坛佳话。

    1982年,胡铁铮的一幅《源远流长》在乐清市一次大型综合展览上获得唯一的山水画一等奖。1986年,胡铁铮赴上海拜林曦明先生为师,在上海呆了一年,这一年,给他的画风注入了很大的新元素,那就是大泼墨手法。继而他找到了山水画的一条新路子,那便是细腻和粗犷的相融合。

    转益多师,不为一家所囿,每次择师的过程也是其艺术观发生变化,酝酿新的艺术风格的历程。这是胡铁铮学画的诀窍。

    胡铁铮喜欢雄强、博大、深邃的山水画。1999年,他看过我国当代山水画泰斗贾又福画展后,贾先生成了他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多次打电话请求拜他为师,后又去信表示真心学画,终于感动了贾先生。

    2003年3月,58岁的胡铁铮来到了北京,在潘家园租了房子,埋头临画,每周日晚上送画给老师批改。4月中旬,“非典”横行,贾老师让他先回老家算了。他一听急了,坚决说自己不回去。于是,老师叫他住进了自己的居所“问岳楼”。整整66天,他跟着贾老师同吃同住同画,收获匪浅。

    在“问岳楼”呆到四十多天,没有迈出大门一步。直到6月4日那天,早上五点多钟,老师带他出去到附近山上写生。老师看着对面的山岩,静静地审视了半个小时后说:“你好好看看,要把最美的岩石找出来。”胡铁铮对着岩石看了半天,不知美在何方。因为这样的岩石,在雁荡山很平常。贾老师却在其貌不扬的山岩中指出一块,说:“这块岩石最好,轮廓不圆不方,鼓出来的部分很有变化……”老师边说边示范,一横一竖两根线条决定了轮廓线,随即一块坚实壮美的石块矗立在画面,对照实物,似与不似之间。紧接着,老师又在空间加树,添置虚画的石头。在主要的地方画得很精微,虚的地方略擦几笔,慢慢把全画统一起来,看得胡铁铮目瞪口呆,原来写生可以这样画的。老师又说:“画岩石要作大山想,联想到无穷无尽,画出的岩石要有深度,既是空间的深度,更要的是精神深度。我们要见别人没见过的,想别人没想过的,画别人没画过的。”老师的这些真知灼见,给了胡铁铮很大的启发,“宏观探道,微观探真”,让他受益无穷。

    学画作画,一路过来,胡铁铮一直把自己放到很低处,一直坚持以学为主。为了艺术,他甚至超然于现实利益之外。1999年,他做了一个决定:离开乐清,离开儿孙,寓居杭州。只因为杭州有更多的见识、学习机会。一直支持他的爱人,拿出全部积蓄,还贷款10万元,到杭州买房子。别人问她,是为儿子买房,还是为孙子买房?她回答,为了丈夫学画买房。让别人好不惊诧。住到杭州后,胡铁铮更是将自己全部精力倾注于艺术,每天做着同样的功课,面对青灯,读书作画,观画学画。

    雁荡丘壑撼人心

    胡铁铮好读书,喜游历。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出去游览。走了大半个中国,黄山日出、峨眉山佛光、泰山日出,都亲眼目睹过,可谓心中有十万真山水。1984年夏天,他去看长江,足足走了42天,坐轮船、徒步,哪里有好风景就去哪里。1987年,去漓江写生,去了一个多月,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回家后,家人竟然认不出他来了。

    而从小生活在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极为强烈的感情,雁荡是他取之不竭的源泉,笔下多为雁荡丘壑,正是他对雁荡的切身体验和质朴的情感,才使他的画作有一种亲切与清新。欣赏胡铁铮的山水画,扑面而来的是层峦叠嶂,云涌瀑飞,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如商周古鼎,秦汉神兽,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山之骨,能体现出雄强、博大、深邃的精神,给人一种恢宏、大度、壮美的享受。

    胡铁铮能将毫不相关的石头,组合成一起,又能将一块小石头表现得很深入,很大气,很雄伟。体现的完全是他内心世界和外在精神,他的画没有茂密的森林,很少有小桥流水,更多的是光秃的山脊梁,其内涵不是寻常笔墨所能表达的,他的画里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雄浑、大美的境界。

    胡铁铮有一幅名为《天之花》的作品,整幅画只有山骨白云,没有树木做衬托,但是整幅画的视觉感受却给人强烈的冲击力,他画出了仰视云朵时的感觉,一种不可触摸的感觉,画面上的云朵却是千姿百态,如一位正在表演中的舞者。胡铁铮长年钟情于笔墨山水间,他用自己的思想,画出了山之骨,而这表现的山之骨,正是每座大山震撼力量之所在。

    早年,刘旦宅先生看了他的画稿后说:“雁荡精神气质被你抓住了。”并欣然为他题下“力创雁荡画派”的勉励语。一代文豪苏渊雷先生评价他:“所作既富传统,亦饶写实功夫,雁荡胜概,尽摄奚囊,江山如画,信不虚矣。”同时还为他的第一本画集作了序。王伯敏先生则说他:“在传统基础上下了功夫,且融各家之长而自有面目。”而中国美术学院杨成寅教授更是赞叹有加道:“胡铁铮的画在章法造势、山石皴法、山石顽强生命力的表现上都有极为鲜明的表现,毫不夸大地说,画家胡铁铮的画艺正在向大师的行列推进。”

    199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画册《胡铁铮雁荡画册》。为了表现雁荡既奇伟又秀丽,既挺拔又深邃,既雄浑又妩媚的山水,他上百次深入雁荡写生创作,屡画不辍,他深知自己在表现雁荡雄壮浑宏精神气质方面力不从心,为了求深求透,上一台阶,才有了拜北方山水画巨擘贾又福为师的决心,实现终生“为雁山传神”的愿望。

    从北京回来后,胡铁铮的画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的画融南北画风于一身,集水墨大写与层层积墨为一体,化随意与精心设计于一炉,自出新意。一位画家的创新和突破,就在于他思想观念的转变,其中带有很大的风险,对于习惯以往的画风,改变画风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许多画家,一辈子犹豫不决,而迈不出这一步。胡铁铮是一位永不满足的艺术追求者,他抛弃了以往的创作习惯,迈出了艺术生涯中重要的一步。

    现如今,胡铁铮又开发了一种新的画派,那就是用绿墨画山水。在他的系列新作中,绿色泼墨灵动精美,阳光透过乌云,照射在山石上、树林间、清泉中,清新别致,独特奇特。

    他给贾又福老师看了自己新作画照,贾老师来电话说:“看了你的作品照片,我心中很高兴,你的画立意、构思、技巧都与众不同。到你这个年龄还有想法,还能有突破,难哪!我是苦学派,肯下苦功夫。我贾又福算一个,你胡铁铮也算一个。功夫要下在点子上,集中精力,深入下去,画好每一笔,成功是有希望的!”

    胡铁铮的绘画已从自然景观逐步过渡到用心眼观照自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情与学养的积累,同时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性情山水。其山水作品中,承载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绘画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以及对理想中那崇高与壮美的追求。

    阳春三月 胡铁铮 作

    山水清音 胡铁铮 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综艺 00006 画坛大侠 墨深情浓 2016-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