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笔
3  4  
上半街的时间
听市
长安,长安
大美古堰画乡
自省帖(外一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美古堰画乡
2016-03-05

    大美古堰画乡

    ■范晓敏

    古堰画乡位于八百里瓯江最美的丽水市莲都段,由江北岸的“古堰”和江南岸的“画乡”组成。这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伴随着东去的碧水清流,如同缓缓展开的画卷,风光旖旎,风情古朴。

    初冬之日,跨入瓯江之畔的大港头镇时,我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地面石块铺就,墙壁油彩涂抹,许多房子由木条或青砖加以装饰。

    大港头原名双溪,因其地处龙泉溪和松阴溪的汇合之处,水面宽阔、水流平坦,是停靠木船、竹筏的天然港埠,故改名大港头。尚在唐朝之时,勤劳聪慧的排工渔民就傍水筑庐,猎鱼而居,早迎山光水色撒网,晚邀明月共枕。久而久之,大港头便成了瓯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了来往货物的集散地,成了休闲猎奇的场所,成了人来人往的名埠。

    往西延伸镇中心的,是一条由石板铺成的临水而建的古街,两边房子大多为木结构的明清楼房。小楼之间有众多小埠头,它们从古街沿楼脚伸入江边,与古渡口一起架设了瓯江通往古街的通道。而今,临街门店油彩飘香,商品画琳琅满目,远销欧美等地。

    店主喜欢在粗夯的石磨、石臼上养一些娇嫩的鲜花摆于门口,或放置几件个性独特、形象滑稽的人物彩塑,漫步其间,优雅浪漫,温馨舒爽。一个木制牌门立于一家店铺人行道的边缘,上有大草书体所写“莫急”两字,格外儒雅。我被吸引进去,见店内几幅油画技法多变,用笔生动。

    穿过古街,我们来到通坪埠,乘坐“米勒号”画舫横渡瓯江。行至江心,四周的青山与田园尽收眼底,给人以“舟泛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享受。这时,回过头来再看看临江而建的房子,却是别有一番滋味,而且能清楚地看到一株古樟位于居民的家中,形成了树干在屋内、树冠在屋外的“房包树”的奇特景观。

    画舫绕过半岛坪地,沿岸芭茅盛长,环境清幽,像似进了芦苇塘。几分钟后,大家在有着12处古窑址的碧湖镇保定码头下了船。接着,穿过通济堰的文化长廊和竹林幽岛,到达堰头村的村头。

    据当地船夫说,阔过半里的松阴溪,由于地形复杂,常遇暴雨水涨,大坝最初施工屡遭冲毁,并不顺利。当年负责工程的詹、南二位司马及一班幕僚正无奈叹息之际,竟发现一条白蛇潇潇洒洒地下水,忽忽悠悠地向对岸游去,身后留有一条弧形痕迹。于是,他们大受启发,重新选择白蛇过溪处,改平坝为拱形大坝,终获成功。

    堰头村在明清时期,获取功名的人有数十位,光进士就出了5位,这些人有了功名富贵以后,就建民居以示显赫了。“玉叶流芳”占地880平方米,二进砖木结构,第一进为七开间二层,石雕砖雕木雕一样不少。“南山映秀”的房主叶朝鼎自幼聪慧过人,5岁吟诗作对,6岁弈棋弹唱,生平熟背四书五经,但生了个儿子喜欢习武,长大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结果官居五品武官;文武父子流芳后世,闻名遐迩。另外,“光荣南极”和“书香门第”两栋古民居也都做工精细,廊柱横梁的雕刻,或龙飞凤舞,或琴棋书画,栩栩如生。

    出了村尾的文昌阁,就是一座石函形制的引水桥,它开创人类立体排水系统之先河,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也是通济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石函是北宋政和元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而修建的,它下面为通济堰的渠水,上面为交叉下流的山坑水,两水各行其道,互不相扰,巧妙地避免了坑石对堰渠的堵塞。这种桥上桥的设计,还解决了晴雨天人畜通行问题,可谓巧夺天工。

    古堰画乡那“水渌天青不起尘”的自然风光,当属浙江田园山水之典型代表;并且它叠加了许多无法复制的人文景观,因而变得更加厚重,更加隽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笔 00005 大美古堰画乡 2016-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