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剑佩 文/摄 夕阳下的钟前水库波光粼粼,倒影在水中的玉甄峰如梦似幻。金贻光划动船桨泛舟前行,在不远处从水面拉起渔网,四五尾鳙鱼互相拍打溅起水花。 不久前,金贻光饲养的鳙鱼和鲢鱼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这也是我市首家获得有机转换认证的淡水养殖企业。 如今餐饮消费市场,鳙鱼和鲢鱼备受市民青睐,三五好友相聚,来盘鱼头既有面子,又能解馋。6年前,金贻光经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鳙鱼都来自河道,鲜有的水库鳙鱼也从外地进货。他看好鳙鱼养殖市场,承包了钟前水库养殖鳙鱼和鲢鱼。 金贻光说干就干,把家安置在水库边的山坡上,整日守护在钟前水库。“听说丽水的鱼苗优良,马上投放5万元的鱼苗在水库里。”金贻光介绍。 2013年的第一网鱼打捞上岸,肥大的鳙鱼和鲢鱼让金贻光喜出望外,一番品尝后,闻讯而来的商客争先抢购。金贻光介绍,与河道养殖鳙鱼不同,水库里的鳙鱼和鲢鱼不投放饲料,依靠山水冲下的水草觅食,5斤重的鳙鱼生长周期需要三四年。同时,经过自然生长的水库鳙鱼,肉质较硬清鲜,不含泥土味。 “钟前水库的鳙鱼在当地很有名气,一上市就有很多农家乐的老板预约买鱼。”金贻光说,鳙鱼和鲢鱼售价每斤20元,比市场价格高出一倍多,但每天来买鱼的商客络绎不绝,常常一网打捞上来就售罄。 “钟前水库位置偏僻,随着名声在外,除了白石本地的农家乐外,柳市和乐清市区的客户也来买鱼。”由于每天出网的鱼量不受控制,时多时少,来迟的客人总要空跑一趟。 金贻光没想到,3年的精心照料,带来了不错的市场效益和口碑,他也赚取了一笔钱。正当他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 2014年正值鳙鱼丰收季节,水库泄洪时十几万斤的鳙鱼和鲢鱼逃亡到下游,让满心期待大丰收的金贻光损失惨重。但他坚信,水库养殖能致富,又重新投入5万尾鱼苗,还成立乐清市白石钟前水库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同时改进捕捞技术,采用定置捕鱼方法。 与3年前相比,50多岁的金贻光大部分头发变白,但他初心不改,对水库养殖鳙鱼充满信心。“去年水库里的鱼只有两斤重,没法上市,我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后勤。”金贻光预计,2016年下半年,鱼会长到4斤重,出网量达5万斤,营业额达到上百万元,会有一个好收成。 耐心精养 换好收成 水库鳙鱼供不应求 创业邦 C aifu 金贻光(右)在捕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