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第三方支付是怎么赚钱吗 苹果支付入华,支付宝与微信春节期间的红包大战,引发了市场对于支付的空前兴趣。而且有人认为参与者会赚得盆满钵满。 仔细分析却也未必。如果只是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渠道,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手续费实际上并不高。例如信用卡消费的手续费为百分之一,发卡行、收单行和支付渠道的比例为7:2:1,支付渠道的实际收费率为千分之一。实际上,国内信用卡消费的手续费不足百分之一,支付渠道的收费也很难达到千分之一。对大额支付手续费的比例更低。 由于公司之间的支付往来多为银行间转帐,收取手续费的是银行,所以若仅以居民消费30万亿做为计算基础,千分之一的手续费为300亿。但这假设了居民消费都使用支付渠道。在支付渠道里,银联实际上占了远超50%的份额。推算起来,真正留给支付公司的市场会轻松小于100亿。由于支付公司需要连接商户、消费者、银行、银联等数量巨大的交易方,解决安全、快速等多种问题,承担巨大的推广成本,整个行业目前的利润率应该是负数。而阿里和腾讯的利润分别为800亿和300亿左右,巨头们对支付市场的争夺大概不是为了短期甚至中期直接来自支付的利润。 那么,真正的利润来自何方?未来极有可能来自帮助商家维护已有客户关系和导入新客户,换句话说和阿里今天在网上的模式没有不同,当然比重很可能不同。更具体一点,如果商户可以通过支付工具推送积分、打折和推荐信息,他们会像在网上一样向平台付费,而这里的消费规模几乎是网上规模的十倍。 下面是进一步的深入分析。首先,苹果支付完全依托了已有信用卡、银行卡和银联的体系,同时也通过苹果手机完全控制了NFC(或说拍机支付)的接口。而控制IO,也就是交互接口,是苹果的一贯做法。未来你打开苹果支付,会有积分卡、优惠券映入眼帘,到时候可别吃惊。而你消费过或没消费过的商家,也许正在花大钱才取得了推广的机会。毕竟,没有商家不在乎新客户、惦记老客户的。 支付宝和微信未来的套路也会差不多,区别在于拍机的接口苹果不可能开放,所以目前只能扫一扫。另外,相比之下,支付宝做线下支付也许比微信更直接,毕竟仅从名字上看,两个应用的目标和基因就不一样。而目前支付宝和微信都在砸大钱建立自己的支付闭环,也就是直接连接商户到用户。从这点来看,苹果借力的方式的确非常巧妙。 问题到这里却还没有触及最敏感的地方,其实最大的敏感点在于用户消费信息的所有权是谁的。在线上,你买耳机时可能在页面底部有迷你音箱推荐。但在线下,如果你吃完烤串,马上收到了火锅店的优惠券,你会觉得被冒犯吗?苹果支付的敏感点更是复杂,因为涉及到发卡银行、商户、商户的收单银行、银联、苹果和消费者五方。如果你觉得在网上被推荐都是侵犯隐私的话,那么这个涉及五方的问题的确不是这里能说清楚的。 问题虽大,但最终经过数据分析的积分,优惠信息对消费者却也是非常有用的。也可以说,支付是天然连接买卖双方的桥梁,基于支付的客户关系系统是必然出现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至于巨头们如何博弈,还会有戏看。 (温州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