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儿来找妈 我们找什么 ■何小娴 2月24日上午,北白象镇的大街小巷贴满了一则题为《请帮这个女孩寻找亲生父母》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上说,2009年12月31日,一名女婴因早产和肠道闭锁,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北白象镇高西村村口。路人报警后,该女婴被民警送到温州福利院,后被国外一对好心夫妇收养。养父母从未隐瞒孩子的身世,现在女孩已满6周岁,懂事了,特别想知道亲生父母是谁,过得好不好。(2月25日《乐清日报》) 孩子被遗弃,特别是有先天缺陷的孩子被遗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所闻。遗弃的原因太复杂了,既有计划外生育的压力,也有家庭贫困、医疗落后的因素。这些当年寄养在福利院的孩子,不少被外国人收养。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批准国际收养,从1990年代至今,已经有超过12万名中国孩子被欧美家庭收养,其中女孩居多。随着成长,这几年,她们陆续进入了不远万里到中国寻亲的时期。近日,就有被美国家庭收养长大的女孩,回到南京寻亲。而在美国,有一部纪录片《承诺》,就是根据被弃女孩子到福建泉州寻亲的真实故事拍摄的。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来自外国的养父母带养女来找亲妈的故事。 当一些地方溺杀女婴的事件被披露,我们要感谢这些遗弃了亲生骨肉的父母,是他们当时的一慈之念,是他们的不杀之恩,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些孩子心智健康地活着,并且,在她们身上,让人看到了人世的大爱。 今天,当她们来到出生地寻亲,想知道亲爹妈生活得好不好,我们要寻找的又是什么? 首先是寻找宽容的教育理念。被遗弃是一种不幸,但这些被外国人收养而到中国寻亲的女孩,无一例外的是,她们身上都洋溢着快乐、健康的力量。之所以被遗弃的身世并没有妨碍她们成为正常的人,是因为她们从小就接受了爱的教育。培养她们宽恕他人、爱他人的价值认知,让她们远离仇恨,这才是今天要寻亲看看亲生父母是否过得好的根本原因。 与国人的收养理念不同,那些收养了中国女孩的家庭一般不会隐瞒孩子的身世,不会为了一个谎言,编出无数谎言来掩饰。而在我们身边,太多的收养关系是对孩子的青少年时期隐瞒的。怕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怕孩子自卑,直到事实隐瞒不下去了,才给孩子一个晴天霹雳的真相。其实,这时对孩子的冲击更大,让他们在人生的成熟期面临着重塑价值观、重新认知社会的压力。让孩子们知道真相,凭真相来判断社会,凭真相来表达情感,这才是对生命的负责。 其次是寻找生命认知的差距。性别歧视、身体缺陷歧视,在这些收养中国弃儿的国家里,基本已经消除,孩子从小没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这与国内家庭收养孩子,首先要找健康的、然后要找聪明、漂亮的观念,也有很大差别。只有抱持生命至上的理念,才会有对身体缺陷者的悲悯与守护。 再次,是寻找生养理念的差距。在我们的育儿文化里,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生养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这当然有社会保障等国情的深刻影响,但也不能排除我们某些生养观念的原始性、落后性。为了自己的未来生养孩子,与为了孩子的未来而生养,因不同,果也不同。 (作者为乐清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