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 S hiping ■殷国安 对于这件事的解读,我更希望从宏观回到微观,从未来回到当下:我们现在能怎么办?我觉得有一点可以提醒来自农村的孩子注意:在择偶时请注意门当户对的原则,这或者是提高婚姻成功率和婚后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的江西男和上海女的矛盾,从宏观上是城乡差别,在微观上其实就是没有做到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我国古老的婚姻价值观,在爱情成为婚姻的主线之后,这种价值观曾经受到质疑,其实,门当户对是有道理的。“薛平贵这样的穷小子最后娶了相府千金”“灰姑娘嫁给了集财富和权力于一身的王子”只存在戏剧和童话故事中。故事所呈现的重点,是说男人勤劳勇敢,就能娶到美丽的公主;女人善良贤惠,就能嫁给王子,但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的事。 门当户对则是一种平等理论的体现:两个家庭具有差不多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社会能量,甚至具有相似的家庭文化即价值观,才能保证男女双方的地位平等,甚至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容易一致。如果一方过强,一方过弱,则必然会导致一方服从于另一方,家庭必然缺乏平等。许多夫妻因为家庭的小事而产生矛盾,其实就是两个家庭具有不同的文化发生的碰撞,如要避免这种碰撞,处于弱势的一方必然需要作出退让。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门当户对并不是绝对的物质指标,而是存在一个调节因素:门当户对也包括精神上的因素,两个家庭、一对恋人都坚持相同的理念。 上海女逃离农村男友家 这个春节,一位上海女孩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这位上海女孩,在上海一家外企人事部门工作,她认识的一名江西籍男友,人长得好,是她喜欢的那种,而且有事业心。这位女孩春节到男朋友的江西老家过年,看到男友家的年夜饭,被彻底震惊了,她把男朋友家的晚餐发到网上,不仅毅然和男朋友分手,而且连夜返回上海家中。(2月12日新华网) ■舒圣祥 要讨论这起事件,首先要分清楚公域与私域的问题。在私域的层面,这是一个爱情问题,有木有真爱,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在公域的层面,这是一个乡愁问题,所谓“农村,说一声爱你太沉重”。 此事在舆论场引发热议,显然不是因为大家都很关心他们之间的爱情,而是因为很多人悲哀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农村出身,感觉到被上海女的傲慢给伤害了。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无关是否真的被上海女歧视。换个角度想想,那一桌菜肴如果换上漂亮的盘子,没准儿就是昂贵的绿色食品,就是从当地走出去的人“魂牵梦绕的美食”,就是记忆中的过年味道。 真正的问题,不是上海女的逃离有没有歧视农村人;而是我们农村出身的人,为什么要有被伤害的感觉?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会强求别人认同;相反,地方与地方之间从来就是不同的,遑论城市与乡村? “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关于农村大学生身份迷失问题的讨论,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治病的药方不在于恳求他人展现出“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友善,而在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以家乡为荣,而非以家乡为辱。 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家乡除了落后一无是处,那些与此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人,为何还要接受并且热爱呢?你的家乡你都不爱,你都不付出,你都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却不容许别人面露鄙夷之色,难道不是很自相矛盾吗?乡愁不只是一种情感,更应该是一种行动,与其恳求别人认同和点赞,不如自己不抛弃不忘记。 ■贾志勇 一桌过年的农家饭轻易将城市男女经营一年多的现代爱情击碎,令谁都扼腕叹息,同时更挑痛我们的神经。在此,我们要追问的,其实不单是“凤凰男”的话题,而是当今社会背景下,城市的繁华及诸多宏大而时髦的现代化镜像以外,农村的现实场景究竟为什么总是难以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什么总是这么大,农村是不是正在遭受目前城市或城镇化之殇,等等尖锐问题。 如果无视这些主要矛盾和问题,而一味妄谈爱情婚姻的个体化,并以门当户对之类的世俗理念来遮盖,将永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桌农家饭难以让上海女孩忍受,说到底是存在巨大差距的两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交锋、对决,而且这对于任何一方都是一种伤害,是尊严与体面的遮羞布猝然被撕下的羞愧、尴尬,其结果是谁都成不了赢家。 一定意义上说,上海女孩的这则帖子,最大的价值在于无意中照见了农村发展的暗疮、隐疾,让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一览无遗。这里我们或许可以以贫困人口或贫困人群说事,但是陪伴这些贫困人口的周边环境,如闭塞的居住环境、落后的交通设施等,本与贫困人口无关,这毕竟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 无意中照见了农村发展的隐疾 婚姻幸福需要注意门当户对 漫画 朱慧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