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眼看天下 S hiping ■首席评论员 张全 年味淡了,过年不热闹,不少人归因为经济不景气。确实,钱赚不到手,日子难了点,人们过年兴致也黯然失色。不过,年味淡了,未必就是坏事。 中国文化追求喜气热闹,在春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大红大绿,大吃大喝,大放大闹。往年过年,一通鞭炮放过,地上碎屑遍地,硝烟呛人;一圈胡吃海喝后,腰围顿长两寸,减肥再来;一溜亲戚要走,私车水泄不通,堵心不已。许多人的过年,如同一个二踢脚,它积蓄了全部的能量,只为那“篷——啪”一声的宣告,然后,然后就没了下文。明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偏要冠以“喜庆吉祥热闹”的标签,到底是吾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在作祟,抑或国人DNA里祛除不了这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基因? 真心希望,这年味变淡,不止因经济下行所致,也有市民环保意识提升、健康方式渐入人心的作用。君不见,近几年来,乐清跑步、散步、骑车,以及参与各类健身、阅读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当更多人感受到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甜头时,自然减少、摈弃那种看似闹腾实为陋习的过年模式。 但经数十年改革开放,乐清人的生活水平大为提升,这种提升的程度,可谓逾越了物质享受式满足,而臻于对文明生活内涵的追求。我们不必在意过年是否能吃好喝好玩好,却有必要留意平时的每一个日子,是否都过得快乐、健康而扎实。把平时的一天天过好,无需刻意,春节自然会过好。 那些仅把春节看作是七天休假的人们值得同情,他们似乎不太明了生命的意味。过年不过是农耕社会留存的时间刻度,当初七凌晨的钟声响起,过年的仪式便宣告结束,每个人都得回到现实中继续庸碌。当一个人从生活中常能感受淡淡的喜悦,不再需要过年提供仪式感受,过年对他便无足轻重。 朋友们说,这个春节年味淡了。确有几分同感:除夕那晚春晚钟声过十二点后,竟然没有了习惯中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淡淡的几声响后,夜空就归于平静了。虹桥、柳市等制造业大镇,外来务工者基本回家,在外乐清人开车回来过节者寥寥,街上显出几分冷清。有人开玩笑说:治堵办和交警们这个春节很省心呵。 淡定过年 有何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