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今日柳市·文昌阁
3  
燂春
年画
墨香·年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年画
2016-02-03

    年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农历新年是春节,俗称“过年”,在这期间,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几乎都忙着办年货、买年画、贴春联,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喜迎新春。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作家冯骥才曾这样写道:“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龙头,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成千上万,但是年画是第一位的。”其实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始于秦汉时期,据东汉《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汉代民间就已在门上贴有“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唐宋,在印刷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更促进了年画的绘制、生产、销售,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有门神画、中堂画、四条屏、福字斗方,等等。

    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法,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至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正式定名。从此,年画作为我国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文化遗产,一直备受民众的喜爱而流传至今。

    古人曰:“吉,喜也,美也,无不利也。祥,好也,福也,益也”。辞旧迎新、避灾求福是人生的一种愿景。年,喜庆吉祥,所以贴年画也是喜庆吉祥的,它求的是一种兴旺,图的是一种如意;它凝聚着一种信仰,散发着一种情怀,一张张绚丽的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它以生动而有趣的内容、优美而真实的形象、富有趣味的构图、五彩斑斓的色彩,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折射出一种心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吉祥年画、生活年画、戏文年画、山水年画、工笔年画、寓教年画、现代年画……在一些年画作坊中还产生了《松鹤延年》、《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五大重要年画产地,各具特色。其中,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童年的记忆里,每当踏进腊月的门槛,街头就会出现许多年画的摊点,望着那些情趣盎然、色泽鲜艳浓烈的张张年画,心里愉悦亮堂,阵阵年味扑面而来。父亲总要买上几幅年画,以示吉祥幸福。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依然怀念儿时的年画。因为,年画承载着一种文化,洋溢着一种祈盼。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钟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今日柳市·文昌阁 00016 年画 2016-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