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 只等年来 ——“过个幸福年”系列报道之三 年糕年糕年年高 贴春联过个好年 妇女们在家张罗年夜饭,孩子们穿上新衣四处玩耍,屋里闲不住的长辈总会叫上年轻人来贴个春联。 通常人家,年三十要贴的春联,早早就准备好了。在东城社区长虹村,村民郑先生家门前已经贴上了喜庆的春联。“按我们这的习俗,春联通常要到大年三十贴才合适。我年纪大了,爬上爬下不方便,今天正好儿子帮我买了一副春联来,就让他顺便先贴了。”郑先生说。 在柳黄路上,卖春联灯笼的铺子并在一块儿,连成了一条“红街”。 “我在这卖了好几年春联了,风雨无阻。”商家王阿姨说,“这几天虽然下雨天气冷,生意受了影响,但是柳市人新年贴春联的习俗始终是在的,即便到了年三十还是有光顾的客人,不怕卖不出去。” 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准备灯笼、中国结,就等着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讨个喜,也迎接在外归来的家人一起坐下吃顿和美的团圆饭。 ■李张侃 文 黄瀚 摄 2月3日 周三 多云转阴 5-9℃ 2月4日 周四 小雨 6-10℃ 2月5日 周五 阴转多云 4-11℃ 2月6日 周六 晴 4-9℃ 2月7日 周日 晴 5-10℃ 2月8日 下周一 多云 5-13℃ 2月9日 下周二 晴到多云 6-11℃ 一周气象 团圆饭团团圆圆 年糕年糕,年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个是好口彩,年夜饭上自然是少不了的。许多人家早在年前就特地找制年糕的作坊备好许多。 七里港七西村有一家十多年历史的年糕作坊,每逢过年,在这做年糕的村民总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噢 ,要做年糕呀,朝里隆码头走,不过桥的地方左拐进去就是。”任意找个村民打听,都能告诉你那个作坊怎么走。 都说做年糕的地方一定在河边。沿河走,看见一个小屋里出入的村民格外多,没错,就是这个作坊了。几间平房加上三五个人手,机器轰隆隆的声音下,只见村民们的笑脸,也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 “别说附近的几个村了,翁垟、白石等地也有不少人专门来我家做年糕,他们就认准了我们这的手艺。”作坊老板黄大叔自豪地说。 “好吃呗。”来这买年糕的村民就冲这个理由。“我们家过年时都在这儿做年糕,今天来已经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了。”村民陈阿姨说。 一到年关,来这里称米做糕的人就络绎不绝。老板说,每天8时就有人来等做年糕,晚上关了机器、打扫完毕常常已是深夜,他们从农历腊月二十起得忙到廿七八才停歇。 老板说:“过年做年糕是我们这边的传统风俗,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总有需要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件让大伙儿开心的好事,赚不了太多的钱,赚个开心也是挺不错的。”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作坊里做年糕的一家老小还在忙碌,拿到年糕的村民渐渐散去,作坊前依旧不断有村民来等待他们的年糕出炉。 年夜饭,阖家欢乐的团圆大餐,自是道道佳肴别有含义。五花八门的菜肴里,海鲜准是少不了的。这时候所有的鱼都叫“年年有鱼”;一盘开水烫过的花蛤是不少人的心头好;蝤蛑、海蜇,这些贵些的海鲜也一一摆上了桌。鸡鸭鱼肉,平时捡一两样上桌的肉食,年夜饭桌上准能一次尝尽。还有腊肉、松糕、饺子等自家准备的吃食当然少不了。 有的人家会去餐馆里吃一顿,图个省力也是犒劳自己;有的人家还是坚持自己下厨,说是厨房里的热气能让年味更浓。不管年宴摆在哪儿,与家人共同开动筷子,聊聊一年的欣喜与成就,这顿饭的意义才算被尝尽。 “这些天不少海鲜开始涨价了,到了年三十最贵。但过年嘛,再贵都舍得。”买菜的张阿姨说,“每年这时候,我都会多准备些鱼丸、海蜇等。孩子常年在外工作,过年回来了,要好好尝尝家乡菜的滋味。” 象阳社区的赵先生一家早早就订好了年夜饭的酒店。“一个月前就订好啦,不然哪里有位置。”赵先生说,“我们兄弟俩和父母一块吃年夜饭,人多了去酒店吃方便,这样吃完不用收拾,大家都能有时间看春晚。” 年夜饭讲究,是因为柳市人对守岁的虔诚,也是常年为生活打拼的生意人对新年的期盼。 年糕飘香,佳肴有味,纸墨凝气。这些混合的味道聚拢又消散,是过年特有的味儿,是一家人团聚的味儿。 除夕将近,年糕作坊里的机器声迟迟不停,准备年宴的人们寻思着,以什么样的菜谱犒劳这一年辛苦打拼的家人…… 制年糕。 写春联。 春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