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 爱潮涌动 “老人日子过好了,我们才能安心创业” 华侨和在外乐商纷纷捐助照料中心 ■记者 董露露 通讯员 冯江志 近日,80岁的旅法华侨郑章超启程回法国。此次回到家乡七里港七前村,了却了他一桩心愿,上个月七前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操办年夜饭,郑章超和另外几位从外地赶来的企业家给照料中心捐助了5万元,并与村里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饭。 据了解,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于2012年开始建设,截止去年年底,已建成336家,收到不少华侨和在外乐清人的爱心捐助。 完善的照料中心让华侨惊讶 郑章超在法国经商多年,但心中的乐清情怀一直让他惦念着家乡,一年中他总要回来几次。这次回到七前村,郑章超发现自己的老房子旁边多了一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出于好奇,他走进去看了看,发现照料中心里不仅提供餐食,娱乐设施也很完善,老人们一起吃饭、聊天、锻炼身体,很快乐,很和谐。此后的一段时间,郑章超没事就来照料中心,吃饭、下棋、找老友叙旧。回国前,他与几位在外乐清企业家捐赠了5万元给照料中心添置了一些书籍和日用品。 乐商捐100万支持照料中心 雁荡山仁德基金会由20多位志趣相投的在外乐商组成,他们得知家乡要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给市民政局捐款100万元,并为大荆、雁荡等镇的部分照料中心捐赠空调、冰箱等设施。 雁荡山仁德基金会会员陈朝钦告诉记者,“我是蒲岐东门村人,常年在外经商,留守在家中的父母已有80多岁。父母生活条件虽好,但作儿女的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总觉得亏欠了老人。”有一次在村里,陈朝钦看到一些生活条件较差的空巢老人午饭吃得很差,当时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他询问原因,老人说一个人不想做饭,随便吃点就好了。空巢者常年独居,不仅衣食得不到保障,内心也不免寂寞。现在照料中心就成了他们的幸福驿站。 在广州经商的蔡先生是大荆镇肖包村人,得知村里要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他拿出了30万元。在蔡先生看来,有了照料中心,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在外经商的子女也可以安心创业。 右一为郑章超。 陈春华 摄 不收学费伙食费 还送压岁钱 特校老师感动学生家长 本报讯(记者 叶萌 通讯员 吴克泉)“我也有压岁钱了!我老师给我的。”这两天,每碰到一个人,15岁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勤勤(化名)便将这个令他激动的消息告诉对方。近日,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爱没有遗忘的角落”家访活动,老师们不但给孩子们送去牛奶、饼干和200元压岁钱,还对他们在寒假里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指导,让孩子们过一个欢乐的春节。 “这可能是勤勤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收到压岁钱吧,难怪他这么开心。”勤勤的爸爸杨先生告诉老师,他们在勤勤周岁时,把他送到了四川老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生活困难,只管孩子三餐,从来没有给孩子发过压岁钱,而夫妻俩因为种种原因,十几年都没有看过孩子,更没有给过孩子压岁钱。 “我儿子去特校上学,没交一分学费和伙食费。放假了,校长和老师上门来看望,还给孩子送来压岁钱、牛奶、饼干,太让人感动了。”杨先生说,老师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都这么关心他儿子,他以后要好好教育孩子,决不再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他。 同样收到压岁钱的还有另外19位特校学生。家住翁垟街道三屿村的小灿也收到特校老师的压岁钱。小灿是一名弱智女孩,她的母亲智障,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全靠父亲一人维持家庭生计。小灿之前在特校上学,上学期因为没人接送,已休学了。 1月31日,特效校长叶圣海和老师到她家家访,耐心地做其父亲的思想工作,并帮忙解决家庭困难,答应下学期给小灿减免部分伙食费,答应她周一早上早点来学校,周五下午迟点回家,尽量不影响其父亲务工。 小灿的父亲见校长和老师们这么关心小灿,十分感动,答应下学期一定克服困难,继续让孩子上学。小灿收到老师的压岁钱和礼物,想起了校园的快乐生活,她对爸爸说:“我很想念老师和同学,你让我回学校吧?” 特效老师冢访。 吴克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