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小城市
3  4  
书香名世 诗礼传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香名世 诗礼传薪
蟾东文化礼堂落成
2015-11-18

    11月15日晚间,记者来到蟾东村,此时的蟾东村里热闹非凡。蟾东文化礼堂的健乐园大戏台上,柳市镇“助力五市六城建设 再创改革发展辉煌”文艺展演演出正酣。天空不时飘雨,但丝毫不影响村民观看演出的热情。

    新近建好的健乐园中包括大戏台、健身场地和器材等,还设有红色文化展示窗。这仅是蟾东文化礼堂的一部分。在不远处的蟾河边,文化礼堂的内容更为丰富。

    沿着蟾河行走,这边蟾东法治文化园美景如画,那边蟾东文化休闲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据了解,蟾东法治文化园建设启动于2006年。如今早已有水有桥、有树有花,亭台楼阁精致大气,显示着百年古村的恢弘气派。一旁的蟾东文化休闲公园于2014年启动建设。两园雄踞于蟾河之上,由弯弯曲曲的石桥于水上相连。

    在蟾东法治文化园内的仿古式三层建筑外,“文化礼堂”四个大字在夜晚尤为亮眼。这儿是文化礼堂的主阵地,也兼具村办公楼、村民活动中心、柳市镇新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多项功能。

    “六廊”是蟾东文化礼堂构架中最精彩的部分,分为历史、民风、励志、文艺、风采与成就等内容,设于蟾东法治文化园外围的蟾河岸边。

    历史廊追根溯源,寻觅施氏大宗;民风廊“风物忆当年”,展现淳朴水乡民风;励志廊历数时代能人,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政界干部与一本大学生一一上榜;文艺廊中是村民的诗词书画文艺佳作;风采廊歌颂新风貌,成就廊展示着村集体荣誉。

    书香名世 诗礼传薪

    蟾东文化礼堂落成

    “蟾河故地,曲水萦绕,中涵六洲,状似玉蟾戏水,故名蟾河堡。”

    “1956年,蟾河堡划入湖头乡,分为蟾东、蟾西两村。1990年属湖头镇。今属柳市镇新城社区。”

    今年,柳市镇新建上园、花浃、荷堡、蟾东等4个文化礼堂。其中,蟾东文化礼堂已于近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拾零 重启水乡文化

    重建 还原蟾河八景

    孤屿松涛、谷口春泉、古院晨钟、六渚风烟、莲池夕照、双桥映雪、河头晚钓、蟾河渔笛……“蟾河八景”为先贤元孚公所命名,今已不存,只能从诗文中攫取其中意向。

    近年,蟾东村在柳市镇党委、政府,新城社区党委、管委会的支持下,为还原历史上的“蟾河八景”做出努力。

    从法治文化园走到文化休闲公园,行走在蟾河上新近搭建好的曲桥上,水静风平,身心舒畅。文化休闲公园位于蟾河中的一座小岛上,目前正在施工,快步走过施工场地,踏上连接小岛与蟾河岸边的小拱桥。

    “很快,八景之一‘双桥映雪’将会重现。”一旁的蟾东村党支部书记、文化礼堂总干事施佰余说,“看,我们走的这座桥就是‘映雪桥’。”据悉,与映雪桥平行的一座桥正在建造,待建设完成,双桥相映,可溯古追怀。

    “我们正在恢复‘蟾河八景’中位于蟾东村的景点。除了重建以外,还将通过设立指示牌等,宣传其人文含义。其实有些景点已自然形成。比如,治水后河水清澈不少,鱼来了,晚饭后钓鱼的人多了。‘河头晚钓’这样的场景今天也存在呢。”施佰余说。

    “书香名世,诗礼传薪。”今年10月,蟾东村人、我市诗词学会会长施中旦为蟾东村歌作词。“目前由两位老师为村歌谱曲。待选定之后,我们将发动村民一起学唱村歌。”蟾东村村委会主任施成臣说。

    蟾东文化礼堂依托蟾东法治文化园(蟾河水上公园)、健乐园、蟾东文化休闲公园等硬件,立足蟾河中心区域,势必辐射蟾东全村乃至周边村(居),在弘扬传统水乡文化的同时,展现出更具时代感的美丽乡村面貌。 ■陈清清 文 黄一牙 摄

    法治文化园卧涛听松。

    “蟾河堡龙船靠天划”俚语可亲;“渔鹰(鸬鹚)捕鱼”民俗自然;“蟾河堡小学百年校庆”书香蕴藉……

    作为闻名西乡的文史老村,今年,蟾东村启动文化礼堂创建工作,借助文化礼堂崇文复礼的平台,为村中人文历史做一次整理与拾零,重启水乡文化,更为完整地保留并传达故地遗风。

    被村两委干部尊称为“老先生”的村文史保管员施贻伦负责此次村文史资料收集工作。

    施贻伦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查看了村中施、葛等大姓族谱,翻看《蟾河始祖文保古墓修缮纪实》等书籍资料,走访村中老人,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蟾东村人文历史资料。

    “我们村的故事比较多,以前也几经整理,档案局里可以查到。但不少资料确实缺失了。比如以前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是外地人,本村难以查到他的资料。我们只能走访一些老同志,来完善他的故事。”施贻伦说。

    施贻伦在整理文史资料时,注意提炼出展现蟾东村特色的水乡文化,以及诗礼文化、红色文化等。

    素为水乡,则“治水”古已有之。蟾河堡“七贤治水”筑堤安民,流芳百世。施贻伦将古时治水与近年村中清理淤泥、护堤护岸、截污纳管、河面保洁等“五水共治”故事放在一块,图文并茂地展示于蟾河边的展板上。

    蟾河堡湖龙舟聚,五月初一起竞渡;蟾河龙舟七房龙,“土榖”黄旗气势宏;蟾河龙舟近桥边,射旗越桥到对面……这些生动的场面,无不是蟾河堡地区的珍贵记忆。

    健乐园中追忆“红色文化”。

    六廊 展示文史风貌

    大戏台下乐看文艺展演。

    雕梁画栋蕴藏文化中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小城市 00011 书香名世 诗礼传薪 2015-1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