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丽琴 昨日,市民老王去老市府办事,将车停到了一路之隔的东云南路停车场,随后穿过居仁巷,步行三五分钟便到了老市府。 “有了这个停车场,来老市府办事方便多了。”老王说,过去为了能找个靠近些的车位,经常绕着老市府大院转圈。东云南路停车场的建成,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同样受益的还有在附近工作、学习的市民。市民林女士的孩子在乐成一小读书,由于老城区道路狭窄,每次去学校接送孩子,她就得为在学校附近停车的事头痛。下雨天,有些家长不愿将车停到较远的停车场,便将车随意停在路旁,造成学校附近的交通一度瘫痪。如今,学校附近有了临时停车场,家长在此停好车,只需穿过一条数百米的小巷子就能接送孩子,非常方便。 记者在东云南路停车场看到,该停车场内已用水泥铺设完毕,场内有序划分着停车线,尽管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场内已经停放了几十辆车。 据市旧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东云南路停车场本是我市老酒厂的旧址,占地7350平方米。由于新项目还没有开建,这块地一直荒废着。今年5月,市旧城建设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治堵工作精神,对此地块进行临时有效利用,建设东云南路停车场。目前停车场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 “停车场旁是居民区,为了减轻车辆停放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我们在停车场四周预留了位置用于种植植被,起到消音、防撞等功能。”这位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等天气放晴,将开启场内绿化工程。预计本月底,这个停车场将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的东云南路停车场,可容纳220辆车同时停放。这也将成为我市建成区最大的露天公共停车场。 东云南路停车场只是我市治堵工作的一个缩影。三年前,我市建成区仅有公共停车场6个,停车位不足千个,柳市、虹桥、北白象等三大集镇,均没有公共停车场。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停车难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热点,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一度成为多年来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 2013年8月,为加快全市治堵工作有序推进,我市成立治堵办,并由一位副市长担任停车场(库)建设与管理专项工作组组长,有序开展停车场建设。 针对我市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巧用空置地,活用立体空间,坚持向地下和地上要空间。先后建成了南虹广场(公共停车部分)等多个地下停车位。同时,我市探索建设立体停车位,目前,柳青路立体停车库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 三年来,我市市区相继增加了原看守所停车场、晨曦路停车场、伯乐西路停车场等12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近1300余个。 此外,我市还加大柳市、虹桥、北白象等大型集镇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建成使用柳市柳翁路停车场、北白象白塔王停车场、虹桥飞虹南路停车场等11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700余个。明年,我市还将再建5个以上的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余个。 巧用空置地 缓解停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