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益和 通讯员 王丽旦 近期,盐盆街道盐城社区活动一场接一场,各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联动,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由社区整合周边资源,化零为整,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发挥“三社联动”的实际作用。 11月8日下午,盐城社区“手牵手”社会工作室社工助力“巧手妈妈”爱心手工坊兴趣小组,带领社区母亲学堂的大妈和“春泥计划班”的孩子们开展“花团拥簇,一网爱心”丝网花手工制作活动,让祖孙两代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共同去创造缤纷的花朵世界。“巧手妈妈”朱爱珍是盐城社区的居民代表,平时心灵手巧手艺精湛,社区为其牵线搭桥,组建爱心手工坊,推荐其担任“巧手妈妈”小组长,召集有共同爱好的妇女,不定期开设爱心手工制作活动。 “我们平时在家实在没啥事做,学了这个真不错,以后在家有个手工活,还能给自家多添几道美景呢。”陈阿姨一边尝试着网花制作,一边和身旁的学员聊着。“今天的这个花,比我们学习过的折纸花更有意思,更像真花,以后我还可以教我的同学,我太喜欢了。”就读当地小学五年级的“春泥”学员对小张这样说道。 在这次活动之前,社区还曾收集了一袋袋废边废料,由朱爱珍来教社区的妇女和儿童制作爱心坐垫。“废料撕边,布料编织,三股一辫,成品缝制,这就是手工坐垫的制作工序。既简单,又复杂;有分工,也有合作。孩子们编得开心,大妈们缝得认真,一起来完成这项有创意的小手工活动。这些手工活动较为费时,成品数量也很有限,可传递的爱心却是无限的。”活动负责人介绍,这些大妈和娃娃亲手制作的手工品,将在11月中旬晨沐广场的公益大会活动现场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慰问辖区困难老人的公益基金。 年初以来,盐城社区除组建“巧手妈妈”爱心手工坊兴趣小组外,还开办了“瑜伽媚娘俱乐部”,邀请辖区瑜伽爱好者王晓丹女士,每周六定期开设瑜伽兴趣课堂,为年轻女性搭建平台,展现女性魅力和风采。另外成立的“妇女文化提升辅导小组”,由退休老教师丁松花执教,每周三、周日为辖区中老年妇女开设传统文化辅导课;社区开设“盐城社区社工沙龙群”,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社工沙龙活动,针对时事、急事、烦事,从社工角度进行探讨和交流,努力提升辖区社工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 盐盆街道负责人介绍,自去年8月盐城社区“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妇女成长计划、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稳步推进,并不断丰富服务群众内容和方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简称‘三社’,长期以来,基层社区被行政事务羁绊,导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被弱化。而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就此成为新时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让出空间,让社会组织和社工融入社区,让居民需求催生‘三社联动’,盐盆街道正在以创新的方式,释放基层动能,推动社会工作进入阳光地带。”盐盆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手工活动。王丽旦 摄 爱心手工动起来 老少乐开怀 盐城社区“三社联动”品牌活动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