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 新机遇 新跨越
乐清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十三五”
■记者 郑茜
昨日,记者从乐清经济开发区获悉,该区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认真分析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深入研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谋划“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以科学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规划引领开发区创新发展。
发展定位
“十三五”期间,乐清经济开发区将以围垦基础配套建设和智慧科技小镇开发为重点,加大建成区、产城融合区、生态智慧岛三大板块推进力度,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单一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新城转变。
建成区将以提升支柱产业为重点,打造成为推动乐清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实施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的主引擎。
产城融合区将以开发建设智慧科技小镇为重点,打造成为浙江实施国家海洋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本新优势的排头兵。
生态智慧岛将以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信息经济产业为重点,打造成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创业创新的中心区、招才引智的大平台、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发展战略
乐清经济开发区将以实施产业提升、产城融合、人才高地、区域协调四大发展战略,打造新动力、赢得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产业提升战略。以建成区为重点,全力提升电气支柱产业。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5.95平方公里建成区已经成为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板块,是“十三五”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乐清电气产业的优势,以做大规模、提质增效为目标,做足“四换三名”、“三转一市”、两化融合文章,全力提升乐清电气支柱产业。
产城融合战略。以乐海围垦北片为重心,努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以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为引领,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市和“一六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合理配置资源,为本土优质企业供足发展空间,为乐商回归打造承载平台,完善工业设计、贸易结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配套产业,在全力抓好工业企业、项目供地、落地、建设、投产的基础上,稳妥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做好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融合发展文章,做强做优产城融合区。
人才高地战略。以乐海围垦南片为核心,做精做优四大新兴产业。以温州“千人计划”乐清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全面开发建设“生态智慧岛”和新山川建设,为信息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提供发展平台,努力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创业创新、招才引智大平台和人才、技术、资金集聚的新高地。
区域协调战略。根据乐清经济开发区“一区六园”、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翁新分区、绿色生态示范新城等规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任务
实施基础配套三大工程。产城融合区基础配套工程。“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乐海围垦北片道路、河流、绿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等基本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30亿元。
道路、河流、绿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计划投资17亿元。以建设中的经九路为界,分两期建设,经九路以西为一期,计划投入7亿元,建成两纵(经八路、经九路)十三横(纬北路、纬三路、中心大道等)20公里道路网;经九路以东为二期,路网为一期的延伸,计划投入5亿元建成15公里道路网。水利建设计划投入5亿元建成东海河、东直河、滨海河、北直河等13公里河网。
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等基本配套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先启动建设九年一贯制的开发区学校,计划投资2.5亿元,启动开发区幼儿园建设,其他配套建设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安排。
生态智慧岛开发建设工程。全面建成生态智慧岛,对接翁垟围海,计划投资约15亿元,其中造地工程4亿元,道路桥梁6亿元,水系景观3亿元,电力、通讯等其他投资2亿元。
建成区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区规划面积5.9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3亿元,全面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完成经二河、经二路、经三路、经五路、纬一路、纬十二路等路网;大力实施旧厂房改造15万平方米,实现“腾笼换鸟”;推进邻里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完善经济开发区公园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将由建设转移至维护和管理。
四大创新
推进产业发展创新。围绕提升电气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加快 “四换三名”、“三转一市”步伐,扩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知识产权服务,设立专利技术展示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推介、科技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能力,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推进平台建设创新。加强政产学研互动,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全面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项目,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上市企业产业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服务体系创新。培育企业成长载体,在乐海围垦南片打造科技创新园和孵化基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一条龙服务;搭建企业服务载体。发挥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联姻共赢式服务。设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开辟在校学生和园区企业之间定向培养、定期招聘和定点就业的绿色通道,为人才的培训、实践和创业提供广阔空间;构筑城市功能载体;稳妥推进乐海围垦北片商住配套建设,大力发展2.5产业,提升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三产服务用房,谋划人才公寓建设,实现拎包入住; 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取得积极进展,确保高层次优秀人才引得进、住得好、留得下。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与开发区建设、管理、服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具有相对独立的服务职能配置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职权。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全面实现“审批办事不出区”;盘活土地存量、培育土地增量,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土地供给、置换、退出机制,促进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良性发展;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对内设机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进行适度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执行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乐清经济开发区鸟瞰图。卓礼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