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治水
3  
西斜治水急起追
柳市29条河道完成清淤
老协会员成“治水高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标杆在旁好学习
西斜治水急起追
2014-12-29

    ■见习记者 林伊格

    西斜村位于北白象镇最北端,邻村东斜村在全市第一个启动清淤模式并最早结束,成为名闻遐迩的治水先进,这给西斜村带来些许压力。西斜村化压力为动力,卯足了劲开展清淤工作。

    白慎河流经西斜村段长有600米,支河长为500米。清淤工作于11月6日开始,现在只剩下50米的河段还在进行冲水、清淤。

    妇女们自发捡垃圾

    12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西斜村白慎河支流,岸边放着一个个白色的塑料袋。

    “她们每天都自发来捡垃圾。”西斜村党支部书记叶宣华站在河边,指着对岸上远远的人影说。“她们”就是西斜村的一群妇女们。有戴着手套的,有戴着帽子的,清一色的脏鞋子,乍一看像极了《南泥湾》中所唱的场景。她们弓着背、弯着腰拾掇垃圾,弯腰、起身,再弯腰、起身,右手翻开石块查看是否有垃圾袋,将其拉扯出来,一把扔进左手提着的塑料袋里。

    50岁的陈兰香戴着出游时的粉红色宽帽檐遮阳帽,手腕上戴着手套,弯着腰一手拄着棍子支撑,一手捡垃圾。“阿姨,捡垃圾累不累啊?”“嘿嘿,还可以呐!”陈兰香抬头笑了笑,又转身去找垃圾。

    林仁连是义务捡垃圾的发起人,一有空就去河道旁看看,一天起码走三趟。“捡垃圾很累,每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林仁连不好意思地说,“她们第一天回去,腰也直不起来,屁股也酸得要命。”

    西斜村村委会主任高银平告诉记者,妇女们每天都会来捡垃圾,多则20多人,少则十几人,一人一天下来最多能装20多袋垃圾,一袋能装十几斤。

    做足准备保进度

    记者来到还在清淤中的最后50米河道旁。西斜村对白慎河的清淤工作由东向西进行,东段的河岸两侧属于居民区,河道淤泥中多为生活垃圾,掩埋在裸露的石块下。而西段挨着乐清水厂,淤泥多为沙石造成。

    在40米宽的河道里,正在冲水的工程队四名人员显得个子很小,淤泥没过他们的腰间,整个人几乎浸泡在河道里,一阵水枪打过淤泥,泥浆溅得到处都是。已是12月末,清淤工作较刚开始时难度更大,即使是穿着橡胶鞋和橡胶裤,还是水寒彻骨。“早上来监督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河面上结冰了。”驻村干部张照亦很心疼。

    叶宣华说,由于做足功课,从清淤到现在都很顺利。西斜村白慎河支流的淤泥量预计有2.8万立方,是万家社区几个村里淤泥量最大的,而实际量远远超出预计量,抽出的淤泥已经填满34亩的堆场。为防止塌方,堆场四周铺上塑料布,村里不定时查看清淤河岸是否出现松动,并及时用木桩加固,“清淤是一方面,也要狠抓安全。”对目前即将结束的清淤工作,叶宣华表示很满意。

    白慎河支流已经有30年没有清淤,早年,西斜人吃喝都用这里的水,一想到以后河里又可以养鱼,可以游泳,谁不是笑盈盈地在期盼呢。

    标杆在旁好学习

    西斜治水急起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治水 00008 西斜治水急起追 2014-1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