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家”2015年明信片台历出版发行
郑碎孟18幅书画佳作入选
郑碎孟简介
郑碎孟1966年出生于七里港,是国画大师姚治华的学生,作品《深壑夕阳图》曾获首届翰墨养生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他是中国青年书法研究会研究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青莲(李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中联国兴书画院(百名将军、百名部长、百名书画家组成)创作部部长兼副秘书长,被CCTV老故事频道《新世界见闻》“汉风雄起”活动组委会聘请为艺术主任,又被聘请为世界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近日,国画大师姚治华为郑碎孟即将出版的个人传记题写“书画之星”,国防大学校长刑世忠上将为郑碎孟书画展题字。
近期,“一代名家”郑碎孟国画作品2015年日历出版发行,这本日历选取了画家郑碎孟18件书画佳作,由中国邮政出版,在全国邮政大厅出售,发行量达3万册。与他一同出版的还有沈鹏、范曾、刘大为等翰墨名家。
郑碎孟是七里港人。上周,本报记者连线了身在北京的郑碎孟。
18幅佳作墨落《一代名家》
台历首页以长城为背景,正中写着“一代名家”,红色印泥落款为“郑碎孟作品”。台历呈现的形式丰富,包括日期表、明信片等,其中6张明信片,还可拆卸邮寄。台历采用了三峡、黄山等主题的画作,共17幅,还有1幅书法作品。
郑碎孟的大部分画作都离不开山水。他说,古人喜欢做游侠,佩剑走江湖,虽然他已近五旬,但他心中的侠客梦不褪色,只是他带的是画笔,走的是山川浩海,追寻先人的足迹,体验不同的情境。
他先后到新疆、内蒙古、河北、上海等地写生,行万里路、阅千般景,创作了三峡、黄山、四大名楼等名卷,其中数三峡下的工夫最足。
2000年,34岁的郑碎孟在三峡游轮上写生,爱上了三峡风光,这一画就是十年,期间他往返于三峡700余次。
在三峡游轮上,他每天都在甲板上静心观察两岸美景,无数次陶醉于史诗般的壮美山河,心无旁骛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山川江水草木共同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每每意气风发时,他便信笔画下小稿,待到晚上回到船舱中,再根据小稿和白日里的记忆精心创作。十年来,小稿加起来共有3000余张。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而他这十年磨出的是一幅幅饱含意蕴的三峡名卷,以及一个亲切的称呼“画三峡专家”。
“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开掘和感悟。”郑碎孟说,他笔下的山水虽有具体的出处,但亦有所有山的影子,既是一种印象式的记录,也是意念的独特表述。
习武中感受绘画气韵
很多人能在郑碎孟的画作中找到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的影子。这得从郑碎孟的求艺经历说起。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和堂哥都善丹青。6岁时,他开始习画,临摹《芥子园画谱》,少年时曾临摹唐伯虎、石涛、李可染;后来又临摹傅抱石和张大千等翰墨名家。
郑碎孟说,对于初学者,临摹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他而言利远远大于弊。他就像一名求索的学生,在画海里孤军奋斗,可他又不是孤独的,在观赏、临摹中,他能与名家“对话”,从中寻求创新,找到符合自己的风格。
郑碎孟的恩师姚治华常对他说:“要从自然生活中找灵感。”郑碎孟铭记于心,并执着地追求“静中生动、动中生静、动静相宜”的绘画境界。
2003年,郑碎孟拜武当山张三丰第十五代传人陈师行道长为师,潜心研习太极三个月。
那段日子,他每天在山间习武,追溯自我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习武让我找准了内心与自然的和谐之音,也感受到拳法精致与画法精道的相通之处。”郑碎孟说,太极拳具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刚柔相含、内外兼修等特点,用于画作和书法中,可刚柔相济,虚实兼备,有四两拔千斤之势。这些宝贵的感悟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在“长吟东风”、“江山如画”等画作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近年六上黄山作画
四十年来,郑碎孟走遍各大名胜古迹,可没有一天离开过画笔,宣纸、画笔、墨、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黄山被称为人间仙境,是古今山水画画家寻找创作灵感、突破创新的风景圣地。近年,郑碎孟随姚治华六上黄山写生,每次去都会在山上住上一两个月。“在不同时节,黄山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各有千秋。”郑碎孟根据多次探山经验,在黄山白云景区的排云亭找到了极佳的观景位,有时在那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今年三月的一天清早,刚下过雨,红日初升,此时众山焕发红光,美不胜收,郑碎孟激动不已,赶紧在小稿上一笔画下眼前景象。
“古松、怪石、云海、流泉为黄山四绝,而云海又是黄山之眼,瞬息万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观察,才能使画作焕发出一种流动的诗意。好画也是靠守出来的,画家和摄影师一样,都需要花时间去守候美景。”郑碎孟说,此次入选台历的两幅黄山画作是他近年的得意之作,表达了他对云海的留恋,对雨洗山林的憧憬。
画家是否具备生命的广度和灵魂的深度,决定着这个画家画品的高低。郑碎孟说:“中国画是一种综合修养艺术,三分字,三分画,四分读书。不读书,不写字,虽能作画,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在我看来从艺之路没有终点,我会一直走下去。” ■冯晓明
黄山
三峡。
入选“一代名家”2015年台历的书法作品《诫子书》(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两年前在河北唐山五峰禅林寺练习腾空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