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眼看天下 S hiping ■首席评论员 张全 东斜村近来以治水闻名,但这名并非完全因治水而起,治水态度反映人对自身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人对自然的认知,为人之认知世界的重要构成。林家麟老人的精神境界,堪称东斜人的一座道德地标。 河流污染成因,从外在看,不外乎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处理手段特别是排污系统缺失所致。而内在分析,则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又让自然环境承受人类挥霍的代价。治水,既是清洁河流行动,又为淸洗心灵污垢之举止。 在这种语境下,林家麟老人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呢?除却对治水等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还有健康明朗的精神生活,求知不倦的人生态度,必然带来对物质追求、享受的看淡,及充分享受自然美感的能力,从而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 林家麟老人的思想境界,得益于传统美德的渗透,得益于担任数十年村干部养成的大局观,得益于家乡山水的熏陶,得益于其自身气质使然,更得益于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的美感提升。其实最后一项作用更为明显。 钱谦益在总结画家沈周成器原因时说:“有三吴、两浙、新安佳水以供其游览,有图书子史充栋溢杼以资其诵读,有金石彝器法书名画以博其见闻,有春花秋月名香佳茗以陶写其神情。”意思是说浙江深厚之文化底蕴、美丽之山水格局对于沈周成为知名画家有重要作用。 名人与平民,对社会影响自有差异,但其追求精神文化的途径内涵殊少差别。重精神文化追求者,包括善于欣赏自然美者,一般很自然地会减轻物质追求,减少对自然的索取,进而减轻环境压力。姚明保护鲨鱼的广告语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是对人类泛滥欲望的控诉。 欲望不仅需节制,更需要通过文化来改变,来重构审美观:宁愿徜徉于清风明月,而远离世俗喧哗;宁愿陶醉于美文佳作,而摒弃花天酒地。我们从林家麟老人身上看到了这种取舍。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观点当然不能成立,但他深刻指出中国许多问题出在审美判断,美丑不分,焉能进步? 外界现对乐清人的认知可用“土豪”两字概括,让人五味杂陈。无论如何乐清人应该认识一点,财富会不断转移,而治水等环境整治、文化大巿建设等环境人文活动,则让乐清人受益终身。 欲望需要通过文化改变 北白象东斜村的林家麟老人热心村公益事业,对报酬看淡的他生活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看报剪报欣赏戏曲等等。(本报12月11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