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汉字听写大赛只是一场竞赛
文化产品应带来快乐
让蓝领有更多出彩机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汉字听写大赛只是一场竞赛
2014-12-09

    全眼看天下

    S

    hiping

    ■首席评论员 张全

    12月6日,乐清市第一届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在乐清市实验小学滨海校区举行,让现场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比赛中学习和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本报昨日报道)

    这类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地方版,在电脑录入字普及、人们提笔忘字普遍的情况下,对弘扬汉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由电视台来举办有其功利性需求,可充分吊起观众胃口,在与选手的“比拼”中获得某种满足。但对其社会效应不宜高估。

    听写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语言技能,但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在技能本身,除非你有望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这有点像骑自行车,只要会骑,骑得稳当,掌握基本的路况判断,就行了。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杂技演员,那要求自然另当别论。

    中国教育的一个通病,往往将特殊要求扩大为一般要求,比如奥数。汉字听写大赛随着难度提升,无意中也会呈现这种趋势。比如报道中所提到的一些词,像“喇嘛、疮痂、煊赫、犁铧”在一般文章中尚可见到,而“耻躬不逮、嶕峣、矩镬”等,恐怕专业文字工作者也不一定掌握。笔者水平浅漏,查了一下,方知“耻躬不逮”出自《论语》,“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之意;“嶕峣”有“峻峭、高耸”之意;“矩镬”含“规矩、法度”之意。三词皆出自古文。

    事实上,如果你不希望成为文字专家,掌握这些文字并无特殊意义,何况这些词可以用更平实通俗的文字来替代。

    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母语应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但一味追求用词的高深,则走向另一极端。文字运用在于写作,写作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读者来阅读,越多越好,偏词怪词则成为阅读的障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剧变,网络文明的日新月异,新语越来越多,传统词语也会有更多进入词库沉睡。在此情形下,追求掌握单个词语为主的活动意义颇为可疑。

    有专家作过评估,中国人如果掌握出现频率最高的581个汉字,就可以覆盖日常用语的80%;如果掌握一万多条词、900多个汉字,就可以阅读90%左右的出版物;覆盖率达到99%只需要2315个字。普通人不一定需要掌握太多的词。

    语言的生命就是运用。在此特别需吸取中国人学英语的教训,单词光靠背绝难掌握,应放在语言环境中、放在整句整段里面去理解掌握。正如高尔基所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只要运用得法,最浅显的字词也能表达出最深刻的思想。

    汉字听写大赛只是一场竞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汉字听写大赛只是一场竞赛 2014-12-9 2